上海书展上,碑帖出版呈现热闹趋势,在众多出版物中,两部权威图书得到书法爱好者青睐。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二辑、第三辑)首发式日前在上海书展上举行,该书将上海图书馆的镇馆之宝用当前最先进的印刷装帧技术予以出版。2006年由上海古籍社出版的《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一辑)曾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等荣誉,第二、第三辑延续其做法,在上海图书馆馆藏的17万件碑帖精品中精心遴选孤本、善本等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碑帖。第二辑5种碑帖中《司马昞妻孟敬训墓志》为初拓本,《道因法师碑》《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晋唐小楷九种》为宋拓本,《鲜于光祖墓志》为鲜见拓本。第三辑5种碑帖中《史晨碑》为传世最早拓本(明代),《孔羡碑》为明拓本,《麓山寺碑并阴》《大字麻姑山仙坛记》为宋拓本,《许真人井铭》为国内唯一北宋拓、北宋装孤本。这些碑帖位列国家一级文物的有8种,二级文物的有1种,还有1种因为新整理发现而尚未定级。第二、第三辑保留了第一辑8开开本、原大彩印、经折装的形式,逼真还原碑帖拓片的原貌。
上海书画出版社计划出版百种《中国碑帖名品》,去年上海书展首推22种,今年书展再推第二辑28种。据该套丛帖的编辑介绍,这100种选目兼顾到了3000年书法史中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书迹,上自殷商,下迄清季,汇聚了历代不同书体、不同书家最优秀的作品(包括新出土书迹)。这套丛帖除了印制精美,最大的特点是对全部碑帖原文作了释读,并使用文献校雠、疏证等方法,对碑帖原刊、拓本流传不同时期的面貌作了比勘,对原文疑难词和典故作了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