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类图书中,上海操盘手的《五线开花》系列将在本次书展中迎来自己的收官之作,该系列一直受到众多股民朋友的热捧,这次的收官大作也一定会引发股民抢购的一个热潮。此外,出版社还将推出一批面向大众的商业读物:《送给孩子的第一本理财书》、《一个物理学家眼中的经济学》、《伟大的博弈》、《职场心理类型》等。
上海大学出版社
大美术类图书崭露头角
近年来,上海大学出版社在美术图书出版领域内形成了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该社将在上海书展上推出一系列“大美术”类优秀丛书。
《黎族研究大系》,内容涉及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学、生态学、文学、语言学、艺术、建筑、音乐、纺织工艺等学科。知名艺术家浦捷先生的《当代艺术问答》,则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从无到有,从“地下”到“地上”,从国内到国际,由视觉意义走向观念意义的发展历程。
此外,出版社还将在书展上推出《小学生学说上海话》,这是上海市首部教小学生说上海话的书籍。在传承上海地域文化、保护和延续上海方言得到重视的今天,该书无疑会受到更多上海读者的关注。同时,该社推出的新生代作家、批评家、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主编的“小说类型理论与批评丛书”,也将为热爱中国小说的广大读者带去小说背后深层次的故事思考和理论解构。
同济大学出版社
“城市土木建筑”专业图书享盛名
同济大学出版社依托大学学科优势,在“城市土木建筑”领域、德语教学和数学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市场美誉度,并获得读者高度认可,本次书展上,出版社将着重推出此类图书。
“世界顶级建筑师全建筑”系列第一辑《安藤忠雄全建筑1970-2012》。安藤忠雄是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日本建筑大师,是号称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本书收录了他本人精选的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主要作品,其中1/3左右的作品是首次发表,是对这位建筑大师主要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此外,还有一部介绍上海本土建筑文化的力作——《上海行走书系》,从传统建筑角度对上海城市文化作了一次回顾与解读。
该社还推出了建筑遗产保护系列丛书,分别为《中国佛寺造像技艺》、《中国白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香山帮匠作系统研究》,该丛书本着“回眸历史,眺望未来,体现建筑遗产作为稀有文化资源的重大价值”的宗旨,致力于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学科领域的提升和拓展。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理工、外语、社科类图书树品牌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是一家集图书、电子、音像制品于一体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在以化学、化工、材料为主的理工类图书、外语类图书、社科类图书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出版规模和特色。
本届书展的重点图书有材料、日语、中学英语、社会工作等类别。其中《新编日语教程》(第三版)更令广大读者期待。该书自2006年出版以来,因其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而深受全国读者的好评,并获得了华东地区优秀教材一等奖,累计销量已超过80万册。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文化,本次书展期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还举办了“茶艺与茶道的诸要素——从日本茶文化看如今的日语学习”的知识讲座。此外该社新出版的“奇速英语”、“小学英语阅读周计划”、“阅读与写作——英语热点话题组合演讲”等系列图书也期待着在书展上获得读者的认可。
东华大学出版社
服装、艺术设计类图书唱主角
东华大学出版社以纺织、服装、艺术设计出版物为主要特色,出版社精心准备挑选了近千种此类优秀图书参展。
著名收藏家李雨来著的《明清绣品》,是作者多年收藏经历的总结,内容既包括刺绣工艺、种类和区域风格,又涉及服饰制度和文化内涵。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染织服饰专业委员会主任包铭新主编的《四任传人》,介绍了任熊、任薰、任颐、任预四位清末活跃在上海画坛的专业画家。该书从美术史研究的角度出发,关注以往研究者忽视的画家群体的传承问题,对美术史研究进行了填补和推动,从学术研究的层面对海上四任的传承关系进行了新的研究。
活动设计
上海高校出版社联合体书展期间将为读者带来48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为读者带来的数字出版体验。
今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展位开设了一个特殊的区域——数字出版体验区,将展示出版社在移动阅读、APP应用、IPTV教学等3个方面的数字业务。读者可以看到时尚的展区设计,复古传统的中式条几搭配现代前卫的数字化装备,还可以自由体验在iPad、iPod Touch等终端上阅读的乐趣,IPTV的名师还能与读者进行互动式教学。此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免费英语学习网站——思飞小学英语网,书展期间也将和小读者进行亲密互动,登录学习中心进行体验学习并完成在线调查的小读者将有机会获得精致的学习礼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