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极夏彦:妖怪,是可爱的怪咖

    沉潜五年,京极夏彦回归之作《阴摩罗鬼之瑕》,比《姑获鸟之夏》更圆满,比《魍魉之匣》更纯粹。 

  有百余年历史的讲谈社是日本最知名的综合性出版社之一,京极夏彦则是目前其旗下最具影响力的推理作家之一。他素有“妖怪型作家”之称,以“京极堂”系列席卷亚洲。最近,京极夏彦接受生活周刊记者采访,畅谈“妖事”。 

  快问快答

  平时会观察身边的人,想象他是怎样的人,有什么样的遭遇之类吗? 

  我比较喜欢观察平日生活里的人,常常某些人怪怪的小地方让我吓一跳。那种在东京街头打扮得奇形怪状的人,你都可以想象出理由跟原因,反而没有那么不可思议。反而日常生活中每天遇到的人比较奇怪。 

  如果钱包掉了,你会用推理能力找回来吗? 

  我是不会掉钱包的。 

  一天要花多长时间在写作上?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在写作。写作时候遇到瓶颈怎么办? 

  如果写得不顺利的话,确实工作效率会慢一点,但我从来没想休息过,解决方法就是一直努力写,直到完成为止。 

  下一本书要写什么妖怪呢? 

  接下来要写的妖怪是“鵼”,这是一种只有日本才有的妖怪,是从江户时代开始出现的、很老的妖怪。书名则会叫做《鵼之碑》。下一部将会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作品则是《百鬼夜行——阴》。 

  京极夏彦成为作家的原因很随意:打发时间。1990年代初,日本经济由盛而衰,长期不景气,原本从事平面设计的京极夏彦工作量骤降,无所事事。“为了打发时间,就开始写小说。”没想到一炮而红,成了职业作家。 

  这个过程有点“妖”。按照日本文坛的惯例,作家出道有一定程序:首先是寄稿子给出版社编辑看,如通过需经过审稿,再邀请知名作家为新人推荐或作序。一般而言,处女作想顺利出版,熬上个一年半载是完全正常的。京极夏彦却反其道而行。他直接打电话给讲谈社编辑,获首肯后才寄去稿子,两三天后对方打来电话,告知小说太精彩了,立刻就可出版。“这么快,我都觉得很惊讶。” 

  那本小说就是《姑获鸟之夏》,31岁才踏入文坛的京极夏彦,凭此震撼了日本推理小说界。两年后,他以《魑魅之匣》摘得日本推理小说家协会奖。作为不算年轻的后起之秀,京极夏彦的蹿升速度,令人咋舌。同样令人惊叹的是写作速度。目前为止,风靡亚洲的“京极堂”系列已写了9部,而现在,他告诉记者,正同时写6部小说! 

  京极夏彦的作品被誉为“不可模仿”的,因为他爱写妖怪、擅写妖怪,使推理小说中“妖风”弥漫,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妖怪文学”。在他本人看来,妖怪传说的形成过程和侦破案件是类似的,他是把两者糅合了起来。最近,新作《阴摩罗鬼之瑕》中译本已出版。 

  塑造“妖怪”,化悲伤为可爱

  生活周刊:你写了那么多关于“妖怪”的小说、随笔,是怎么搜集素材的? 

  京极夏彦:从我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来已经18年了,从来没有为了写小说然后去查资料,一次都没有。我能写的就是,到目前为止我知道的事情。所以,小说里的那些妖怪,都是我之前就知道的。 

  生活周刊:也就是说在成为作家以前,你已经对“妖怪”这个题材感兴趣了。其实从古至今,中国文学里也有这样的传统。 

  京极夏彦:对,不过我要解释一下,“妖怪”的日文虽然和中文字是一样的,但是对妖怪的感觉、妖怪的形象,中国和日本肯定是不一样的。中国用的那个妖怪,可能就是原本的意思,但现在日本所指的妖怪,基本和灵异之类的无关,不是神秘现象里的妖怪。你知道“鬼太郎”吧,水木茂先生的漫画,也是日本文艺作品中最知名的妖怪形象,他只有一个眼睛,到处跑来跑去的。我们小时候看这个漫画,不仅不觉得恐怖,反而觉得可爱、可笑。 

  生活周刊:这样说的话确实和中国语境里的“妖怪”完全不同,日本人对妖怪的认识和理解是一直如此,还是说有历史变迁? 

  京极夏彦:历史上中国一直比日本先进,不断有东西传进来,日本的妖怪思想和形象有一半以上也是从中国来的,起初可能差不多。但是日本江户时代开始,尤其到了明治时代和昭和时代初期,日本人对妖怪的理解和中国已经有很大不同了。在我们的妖怪文化里,是没有恐怖的概念的,我会觉得中国的妖怪传说太过于虚幻。 

  怎么讲呢,比方说河童吧,这个传说也来自中国。它是水里的妖怪,头顶着圆盘,会害得无辜者溺毙身亡。早期,河童的故事是非常悲伤的,它的形象看了就令人伤心,带着神秘、灵异、恐惧的色彩。但是在今天,河童经常成为日本漫画的主角、广告的主角,变得有趣、可爱,没什么负面情绪了。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