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就需要非常扼要地跟大家说一下东西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桥怎么架,他曾经说西方文化是向外用力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向内用力的文化,什么叫向外用力呢?他们是认识物,比如说向外用力,最明显的就是航天,那是向外用力的,他们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到这么精确,几十年前难以想象,不能不说是了不起,现在我们中国人赶上去了,这是我们的光荣,几十年前我们没法赶,连赶都赶不上,这是一个例子,他们向外用力,我举的这个例子有点窄了,大家体会,他们是看外面,看自然界,看对方,看对方的人怎么回事儿,他们的注意力在这里,他们的长处也在这里。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品,人本来是靠物质活着,我们吃穿用都靠物质,如果你对于物质无所知,你不能利用它,你的生活就不好,人在第一期文化里把力量、注意力放在如何认识物、如何利用物上是对的,是需要的,但是第二期文化应该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别人,如何认识自己,这是第二期文化,中国文化早熟,早在哪里呢?我们的祖先过早的放弃了对于物的认识而用力于认识自己和认识相处之道,使我们处于劣势,西方文化传到东方来的时候,我们依然还用在第二期文化的范畴里面的时候,还不能够适应,拔不出手脚来接受、利用他们的第二期文化,经过一百几十年的努力和挫折,中国人终于懂得他们那一套了,中国人吃亏就是因为我们过早的向内用力,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要向内用力呢?人与人相处,把他抓起来,甚至砍了他的头,你都不能让他愿意接近你,或者互相理解,你只能够互相体会、互相谦让,所有强加的都不可能达到目的,这就迫使中国人向内用力。举一个例子,以前中国的婆媳关系,你可以把儿媳妇压倒,让她屈服于你,但是她的心其实并不能够屈服于你,如果你的婆媳关系处好了,并不是一个压一个,也不是上压下,真正解决婆媳关系、父子关系、人际关系都是互相的,这就要求向用力,他是他对东西文化的一个解释,一个是向内用力,一个是向外用力。
东方文化是心的文化,西方文化是身的文化,每一个人都有心,大家都知道人就是有一个身体和一颗心,心寄托在身体上的,身体死了,人的心当然也没有了。西方文化注意身体,而中国人偏重于心,中国人向内用力的结果,对心有很多修养方面的要求,西方认识人体,他们的科学对于人体了解的一清二楚,这些原来中国文化里都没有,现在证明什么呢?如果两者文化不能够配合,不能互相理解的话,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个偏差在几十年前、一百年前还不明白,最近这二三十年非常明显,我们天天都在说生态失衡、现在老不下雨,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西方文化偏盛的结果,只是一个劲儿的利用物质、征服物质,其结果是把地球搞乱了,现在存在着很大的危机。
我理解他的这个意思之后,我觉得只写一本传记不够,所以我就想我要写第二本,第二本书名字就是《架桥人和他的梦》,梦是什么呢?他梦想,抗日战争期间他总是想要以联合救中国,结果他发现只有一个人在做个梦,别人都没做,第二本传记标题是《架桥人和他的梦》,第二本快写完时候我已经觉得不对了,我还需要写第三本,我现在已经开始写第三本,5月份起开始写第三本,这本书的名字《人类需要认识自己》,这句话也是他书里的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他在结束生命前留下的一种呼吁和警告。
他所说的认识人类是什么?他觉得现在对于人类的认识不够,为什么不够?这是需要回答的问题,要说不够的话,笼统地说,都可以说我们对人类的认识是不够的,但是他所说的不同指的是什么?这个需要说出来,他所说的不够还是跟东西文化认识是一回事情,西方对人体各个部分了解的一清二楚,可是有能够让世界安定吗?没有,中国人对修身的认识现在几乎失传了,至少我们的祖宗是在这方面用力的,东西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人生活中每个人都感觉到有一个心在那里活动,和身体是时间关系?谁在那里做领导?心领导身?还是身领导心呢?能不能够把他们分开?这些东西都做给我们做了回答,其实身和心既有分的一面,又有合在一起不可分的一面,不要以为身心可以分开。今后所谓的认识人类,就是把两种文化的长处和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合在一起,这才能够对人类有一个完全的认识。我原来也这是方面的外行,也不懂,只是有了这样一个体会,我曾经想写一句话,后来我又不说了,我在第一章里曾经写了一句话,然后又涂掉了,我说“我是冒着丢脸的风险写这本书的”,我确实写不好,我知道的太浅了,可是弄来弄去我想我还是要写,这句话也不要说了,但是这是事实,我真的是硬着头皮上,因的坦率一点,觉得人类需要认识自己,这种感觉相当普遍,可是真正做这个工作的人可能是少而又少,他已经走了,需要把他的呼吁再喊一遍,这就是我现在想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