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异》是著名童话《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和《吹小号的天鹅》作者E.B.怀特最著名的随笔集,是他在缅因州农场五年时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结晶。一九三八年冬,怀特在事业顺遂之时,却转身放下《纽约客》的工作,跑到缅因州去当农民,由春到夏,由秋入冬,亲手操持了一个农场。在《重游缅湖》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瓦尔登湖》作者梭罗对他的影响之大。怀特与梭罗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警惕以国家、政府、集体等等名义,对个人自由的剥夺和侵犯。而在缅因的乡下,他用坦率、真诚的语调,在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的叙述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以及正风云激荡着的二战的深刻思考,也成就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存在。
二战后美国快餐食品风行世界,而发端于意大利皮蒙埃区的慢食运动(“S1ow Food”)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倡放慢用餐速度,以悠闲心情品味美好事物,以抵抗饮食快餐化、口味一致化的全球趋势。如果把流星般闪过的畅销书籍比作快餐食品,那么这本书就是一本慢书,读者需要放慢速度,仔细阅读才能体会作者那种对生活的坦然态度,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怀特的文章比培根的深邃更平易近人,比梭罗的空灵又更贴近人世,多了很多活在当下的烟火气,所以如果读懂,也更容易理解。
作为“农夫”,怀特花很多时间在农场经营上,写文章似乎是“余事”,他称自己已是“业余写作”,写作素材离不开身边的生活,故而会絮叨地讲生产计划是出产多少磅羊毛多少只羊多少打鸡蛋等等。怀特写散文似乎信手拈来,其实苦心妙语,浑然天成。他文笔轻盈,从农场琐事倏尔就转到当下的二战等重大时政事件上,几乎没有什么过渡,初看稍稍突兀,再仔细一读,才发觉言语中他早已把自己的见解和文章主旨做了明确的阐述。如《清朗的日子》一文,从农场打猎讲到霜降时坐在谷仓的屋顶上眺望农场和远方,忽然笔锋一转,就说到慕尼黑会议上英国首相张伯伦与法国总理达拉第以和平的名义,将捷克苏台德地区出卖给了法西斯魔头希特勒。怀特显然反对英法的绥靖政策,于是,他借站在谷仓上的事由一语双关地点题:“在此高度上,人的视野格外清晰。说来说去,观察事物的眼光,到底谁更长远,是密室里的首相,还是谷仓屋顶上的人?”是故,读者对怀特的身在农场、心忧二战感同身受,让你不由赞叹他写法高明的同时,也读懂了他对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的独有视角和看法。
对日常生活细致的体验观察中,融进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虽然仅仅描述美国缅因州某小镇的生活琐事,却又以小见大、由点及面,折射出二战时美国政治经济生活的点点滴滴,怀特的文章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半个多世纪之后读来仍让人感慨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