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劳伦斯·布洛克的失败之处

    在过去几天里面,我跟大家介绍的两本小说都是试图让我们进入到一个恐怖分子或者是一个激进反美分子的他们的心灵,去理解他们内心经过什么样的变化,使得他们那么讨厌美国,甚至开始要攻击美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比较特别的小说,这个小说里面跟看到的后“9·11”小说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不是完全去描写恐怖分子,不是完全去描写那些加害人的凶手的心理,他也要写受害者的心理。我们知道后“9·11”小说里面,有些小说家选择写受害者,有些人选择写凶手。但在这部小说里面,我今天要介绍的这部小说里面,受害者跟凶手是同一个人。他原来是个受害者,但是因为受害反而成了凶手,就是这一本《小城》,Small Town,作者就是非常有名的现在世界上算是最有名的一个推理小说作家,侦探小说作家,劳伦斯·卜洛克,台湾译作劳伦斯·卜洛克,大陆叫劳伦斯·布洛克,反正是同一个人。他也是我们华人世界里面现在在世的推理小说家里面,最为华文世界读者所认知跟喜爱的小说家之一。

    劳伦斯·卜洛克,他一辈子都是住在纽约,写的故事绝不部分像他笔下非常有名的侦探马修斯卡德是在纽约这个城市展开。我们知道所有的推理小说,侦探小说在某个意义上讲都是城市小说,所有都是这样。你一想到福尔摩斯,必然会想到伦敦,对不对?因为这些小说家,他们都需要有一个侦探在城市里面,像一个城市的绘图师跟制图师一样,怎么样慢慢地去把城市的各种累积起来的地层一一剖析开来让我们看到,要把如迷宫般的现代大都会一一解析出来,让我们清清楚楚看到中间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联系。侦探在一个意义上就是现代城市的一个读者,他阅读的是一整座城市,卜洛克在过去也选择了纽约作为他的那座城市,来写他的侦探小说。现在“9·11”发生了,“9·11”这个事件最大的舞台就是纽约,身为这座城市的作家,劳伦斯·卜洛克怎么能够不写一本小说来谈“9·11”,来谈“9·11”这个事件对他心爱的这座城市的变化跟影响?于是他交出了《小城》这本书,很有趣地把一个世界最知名的国际大都会,有800万人口的纽约叫做小城,就是为了要告诉大家,原来这个城市从某个角度上来看,这里面的人就算再多再杂乱,也就像六度分离的理论所说的一样,原来每个人你都能够找到他们之间种种的联系。而这些联系是可以牵一发动全身的改变这里面所有人的命运的,人的命运跟城市的命运往往都是因为小事件而改变的。如果有个大事件来临换改变又会有多巨大,比如说像“9·11”,这本书就设定在“9·11”发生之后的纽约。在纽约里面,我们熟悉的一些名探、神偷都不见了,出现的是什么呢?是一连串的纽约这个城市里面各种的人物。有一个非常淫荡、非常好色的画廊老板是个女人,到处想着跟女人上床,顺带一提这部小说非常黄,乃至于大陆版,虽然是同一个译本,删掉了相当一部分,据我所知。因为这个小说里面可以说是写得相当情色,有些段落甚至已经色情了。

    有一个跑各种不同的酒吧、餐馆帮人家打扫环境的一个清洁工,有一个很不成气候的小说家,有一个被认为是政坛明日之星的警察局局长,还有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这个小说里面最重要、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那个凶手。说到这里,一般讲侦探小说我们是不能够太过剧透,否则会影响大家的阅读乐趣。但是这本小说它不是一个一般的推理小说,它的凶手是呼之欲出,一开头作者就以一个全观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他清清楚楚地展露出来,让我们看到他整个行凶的过程,他的心理变化,所以我也不怕告诉大家,这个凶手是谁。这个凶手是这本书里面的其实就是一个老好人,他就是“9·11”事件的受害者。他是个老人家,他原来一辈子与世无争,他最爱的嗜好是收集纽约这个城市的一切资料,他喜欢看老地图,老日记,老掌故。这个凶手,你想想看在这个意义上,就像刚才我说的福尔摩斯基于伦敦一样,是属于这个城市的读者。只不过在别的侦探小说里面,这个读者可能是个侦探,但是这部小说里面,这个城市的读者却是一个凶手,他利用对纽约某些环境的熟悉来犯案,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为什么要犯案。原来是这样的:因为这个老好人在“9·11”那天失去了一家人,他的女儿跟女婿在双子大楼里面上班死了,他的儿子是纽约消防局的消防员,那天在大楼里面死了。他的老伴受不了这重重的打击,吞药自杀死了,唯他独活。然后他怎么样排遣他的痛苦跟寂寞,他试过自杀死不去。于是慢慢地他看他自己的关于纽约的藏书跟材料,他发现无数的血腥的案件,无数的暴动,他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原来纽约这个城市是建立在鲜血之上,建立在牺牲之上。它需要常常有人牺牲,好用鲜血来浇灌它自己,使它成为一个璀璨的、美丽的花朵。然后他就开始他的杀人计划。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