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历书》重见天日

    当记者电话采访身在上海今年已91岁高龄的潘鼐时,他的语言与思维依旧十分敏捷清晰。潘鼐表示,他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时,对西学东渐的过程产生兴趣和关注,而《崇祯历书》则是首次从多方面引进了欧洲的古典天文学知识,并代表了西学东渐的成果。但由于时间久远,他已记不清具体开始编汇工作的时间,只记得从上世纪70年代就着手搜集《崇祯历书》的相关资料和典籍。

    潘鼐指出,《崇祯历书》及其改编后的补刊本《西洋新法历书》已经被引述、应用和研究了三百多年,它在中国自然科学史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价值和影响众所周知,但由于它的版本变迁相当复杂,又入藏分散,向来无从得悉其详,借阅尤为不易。

    通过研究前辈学者的整理成果和查阅国外的书目文献,潘鼐发现,从历来研究这部历书的文献来考查,前辈学者的工作告诉人们,他们已找不到像样的《崇祯历书》成书了。20世纪初,一些学者先后摘录排比了故宫、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内外若干藏书的情状,但表示还难于甚至无法做出明确的结论。后来,顾廷龙又对中国大陆各大图书馆入藏的历书书名和卷数作了调查研究,将存书品种较多的《西洋新法历书》,益以台湾“中央研究院”所藏的一部,详细地摘录了它们的书名和卷数,从中可见其大概。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潘鼐继续查阅国外的书目文献和藏书目录内天文算学类各篇章,将它们所收载的《崇祯历书》和《西洋新法历书》的书名和卷数一一摘录,作了进一步的校勘。

    在进一步摸清徐光启为改历所撰校督修的原书究竟有多少种和多少卷后,潘鼐开始着手查找散落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崇祯历书》藏书。为此,他不仅多次到北京故宫及南京、西安等地查找藏书,更联系了华盛顿、梵蒂冈、东京、巴黎及首尔的友人,托他们帮忙到当地的图书馆查询。

    机缘巧合的是,潘鼐少年时就读的中学具有法国政府背景,在那里他不仅学习了法语,更认识了很多法国朋友。在这次查找《崇祯历书》原书的过程中,他的一位法国朋友找到一位梵蒂冈的教士寻求帮助。潘鼐说,由于梵蒂冈教会图书馆的藏书目录都以拉丁文撰写,并且,如果没有自然科学基础的话,也很难查找到有价值的线索。而他们找的这位教士恰好通晓拉丁文,同时又有自然科学的背景,因此很快就给他发回了一份有价值的目录。

    据潘鼐介绍,现在汇编出版的这部《崇祯历书》中的大部分底本都从梵蒂冈拍摄、复制而来,他在本书的序言中写到:“这样一部历经两朝四十年的政治播迁,而又不时改编且印数绝少的名著,三个半世纪的白云苍狗和人海沧桑使它畸零分散,或在华夏,或流海外。若谋搜辑校比成书而梓行,如无国内外朋友们的热诚援手,是很难克底于成的。”

    记者注意到,本书中潘鼐的前言写于1991年春,粗略计算,他是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汇编,又用18年的时间等待出版,或许这38年对于一部已湮没了300多年的古书来说尚显短暂,但于人生而言却是漫长而宝贵的。好在2009年,这部大书在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资助下得以出版,这对于已近90高龄的潘鼐来说,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虽在物流发达的今天,两大本厚厚的《崇祯历书》对两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来说,传递也颇为不易。在等待了半年之后,李元才托上海的朋友到潘鼐家中取出,邮寄到北京。

    李元告诉记者:“这部书非常有历史价值,值得一写。”为此,他还特地摘抄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崇祯历书》词条寄给记者。李元在信中说:“因我视力大减,右眼已不能读写,左眼好用,但正向白内障发展,视力模糊,眼镜加放大镜才能抄写,所以寄去的文字是我花了几小时才写好,不可想象!”并在手抄的文字后加注:“薄树人是和席泽宗齐名的天文史学家,这篇介绍文字简明准确是该类文章中的最佳者!”特将此词条刊出,供读者参考。

    中国明代崇祯年间为改革历法而编的一部丛书,它从多方面引进了欧洲的古典天文学知识。全书共46种、137卷(内有星图一折和恒星屏障一架)。编撰工作由专设的历局负责。全书主编是徐光启徐光启死后由李天经主持)。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九月成立历局,开始编撰。到崇祯七年十一月全书完成。参加翻译欧洲天文学知识的有耶稣会士汤若望(日耳曼人)、罗雅谷(葡萄牙人)。在他们之前还有邓玉函(瑞士人)、龙华民(意大利人)等参加过短期工作。

    《崇祯历书》包括天文学基本理论、天文表、必需的数学知识(主要是平面及球面三角学和几何学)、天文仪器以及传统方法与西法的度量单位换算表五类。由于主编徐光启强调把历法计算建立在了解天文现象原理的基础上,因此,理论部分共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崇祯历书》采用第谷创立的天体系统和几何学的计算方法。其优点是:引入了清晰的地球概念和地理经纬度概念,以及球面天文学、视差、大气折射等重要天文概念和有关的改正计算方法。它还采用了一些西方通行的度量单位:一周天分为360°;一昼夜分为96刻24小时;度、时以下采用60进位制等。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