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艺术品拍卖好戏连台: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刚创下中国书画拍卖的记录,一只清雍正年制的粉彩蟠桃“福寿”橄榄瓶又在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中,以4150万港元成交,创清朝瓷器世界拍卖纪录,由此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瓷器研究的兴趣。
这只橄榄瓶之所以会以如此高的价格成交,据苏富比中国艺术部主管谢启亮介绍说,清雍正时期的同类花瓶多为青花设计,且仅存三个,而由珐琅彩演变的粉彩花瓶,则属全球罕见,目前所知仅存这一个。俗话说,物以稀为贵,4150万港元的成交价也不足为奇了。同时,这只粉彩橄榄瓶的高价成交也使收藏界开始考虑一个问题:青花与彩瓷,哪个更具有投资价值。
彩瓷价格要比青花高 从目前清朝瓷器的拍卖成交价格的排行榜来看,位于前列的均是彩瓷,除了位列首位的粉彩橄榄瓶之外,第二至四位分别为:以4404.475万港元成交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以3304.5万港元成交的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以及明代成化斗彩鸡缸小杯拍出2917万港元的价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拍卖记录都是由苏富比拍卖行以及佳士得拍卖行在香港创下的,但是从内地的拍卖行情来看,青花瓷器却依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在2002年已经举行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中国嘉德推出的清乾隆青花缠枝莲八卦纹扁瓶以253万元的价格位于第一位。 虽然从上面的比较中,彩瓷的价格要比青花高,但是由于内地和香港的拍卖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就以此判断彩瓷的投资价值比青花高还过于偏面,要真正判断哪种瓷器的投资价值高,还是应该从青花以及彩瓷的发展历史上来比较。
精品多寡是决定因素 我国的瓷器肇始于商周,烧成于东汉。经唐、宋、元、明,历代皆有其辉煌的代表,云蒸霞蔚,群星璀璨,其中青花在元、明达到顶峰,但由于精品大多藏于国内外大博物馆,现身拍场的量少之又少。 至明清两代,五彩、青花五彩、珐琅彩、粉彩等,特别是清代彩瓷取代青花瓷成为官窑瓷器的主流,并在色釉或彩瓷的烧制工艺上达到了顶峰的地步。尤其史称盛世的康、雍、乾三朝,近140年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繁荣,加之三朝皇帝的兴趣偏好和措施得当,使我国的瓷业飞跃发展。但是随着清朝的腐败以及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大量的官窑精品流入民间以及国外,并成为目前拍场上的珍品。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拍卖场上的创下高价的彩瓷均为同类中的珍品,青花瓷则尚未登峰造极,而且一旦有精品投拍必然引起激烈竞价。可见目前彩瓷成交价高于青花,绝非彩瓷投资价值高,而是青花的精品寡。 通过青花与彩瓷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出收藏品的价值要得到市场的认同,不仅其本身质地要好,而且在市场上也要有足够的物品,特别是精品级数量能够在市场上经常露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