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对话,让世界更美好

    《与神对话·第一卷》去年在上海书展引起轰动,该书还成为了2009年国内各大媒体和网站评比的十大好书。翻译家李继宏再接再厉,今年上海书展又推出《与神对话·第二卷》,他说,第三卷还在翻译中,准备今年11月推出。《与神对话》一共三卷,这个系列还有第四部《与神为友》、第五部《与神合一》,李继宏将其版权也一举夺下,他对此信心满满,因为《与神对话·第一卷》到这个月已是第10印,总印数达15.5万册。

    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并不美好。它有太多的天灾:夺走数十万生命的海地地震和汶川地震,导致新奥尔良市民流离失所的飓风,引起非洲粮食歉收的干旱,几让沿岸城市全线告急的长江洪水……它有更多的人祸:王家岭的矿工因矿主的无良与贪婪而埋身煤坑,墨西哥湾由于英国石油的失误而惨遭近乎不可逆转的污染……这些新闻填满了电视的节目和报刊的版面,也许真如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在《与神对话·第二卷》2003年版序言中所说:“我们人类已经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边缘。” 

    在这本书里,尼尔与“神”的对话不再围绕各种诸如爱情、金钱、成功等个人问题展开,尽管《与神对话·第一卷》讲述的人生观仍然不断以回顾的形式出现,但世界观才是这里的真正主题。时间和空间的本质的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性爱?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什么?煤老板发大财、穷矿工被掩埋的情况会终止吗?富者家财万贯、良田千顷,贫者食不果腹、无立锥之地的情况会改变吗?这本书试图给出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和《与神对话·第一卷》相同的是,“神”给出的答案依旧是出人意料的。比如时间,人们惯常认为,时间是线性的、流动的。但“神”雄辩地证明,时间其实是一个静止的场,供物体在其中运动。至于空间,“神”指出,纯粹的、虚无的、其间什么都没有的空间是不存在的。空间是一个能量场,让各种物体得以共存。这些说法固然有悖普通人的观念,但却是以物理学中的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书中论述这部分的文字从逻辑上而言无懈可击,而且十分浅显,会让读者有豁然贯通之感。

    由于和“神”对话的尼尔并非科学家,所以书中涉及的问题当然不可能都是这么深奥。讲述完时间和空间之后,尼尔向“神”提出了他在性爱方面的困扰。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读者,《与神对话》系列中的“神”属于新时代运动,它和天主教、犹太教或东正教的上帝、佛教的佛陀等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当你看到“神”公然提倡自慰时,也许不应感到太过吃惊。“神”同时也给出了建议:不要采取对第三方造成伤害的性行为。

    孩子的性教育是让许多父母头疼的问题,“神”认为,父母不应该遮掩孩子的性别身份,而应该“与你们的孩子谈论性吧。与你们的孩子拿性开玩笑吧,教导他们、允许他们、提醒他们、向他们展现如何快乐地去过性生活。”(第144页)书中的观点是,这种正确的性教育能够消除性压抑,以及性冲动引起的犯罪。

    在“神”看来,人类的教育不但在性方面是失败的,在其他方面也是失败的,因为如今的学校教育太过强调知识,而忽略了智慧。我猜许多人会赞同“神”的这个观点。“神”提倡华德福式的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不是学科,而是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要研修的并非数学、语文、历史、生物之类的学科,而是各种诸如诚实、善良、爱之类的观念。学校应该以这些观念为核心,让学生从小学会如何做一个好人。实际上,国外已经有不少学校在实践这种教育理念,华德福学校近年在中国的发展也是有声有色,我个人相信这是以后教育发展的方向。

    至于“神”提供的政治观点,可能会让中国读者吃惊。“神”对资本主义社会惟利是图的市场经济表达出十足的反感。在回答尼尔的提问时,“神”指出,地球上的资源足够让所有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实际情况却非如此:美国的超市、饭店和家庭每天倒掉的食物可以喂饱几个国家的人,但非洲每天因饥饿而死亡的贫民却有成千上万。不但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贫富不均的情况,美国内部亦然:“在美国,占到总人口百分之一点几的顶层人士的财富,比占到总人口百分之九十的中下层人士的财富还要多。最富裕的八十三万四千名美国人的净资产,比最穷的八千四百万美国人的净资产还要多一万亿美元。”(第292页)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全球化的地缘政治和资本主义制度。人们大多援引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认为贫富分化是由个人的天赋、努力程度不等造成的。然而“神”赞同这样的思想:“你们星球上的资源,包括那些不断地、全面地受到剥削的劳苦大众的劳动果实,属于全世界的人民,而不是属于那些能够进行剥削的有钱有势者。”(第294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