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当过相声演员,后来转做电影导演,都有不俗的影响。他拍电影贯彻的是暴力美学,他说话走的是毒舌路线,往往都有惊人效果,两者倒是相得益彰。
看这本《毒舌北野武》,最深刻的感受是他的百无禁忌,什么都可以拿来说,但又不是那种发泄情绪的乱放炮,其见识甚至超出许多时事评论员,读来有一种“有一说一”的实在感。在他眼里,无论在东京抑或在农村,年轻人都是那么差劲——他们面目一致,行为一致,心安理得地啃老,理所当然地无所事事,自私、短视、沾沾自喜——把东京换成北京,这说法一样成立。
当温和的说教已经无法产生作用时,必须说两句坏话来作为战斗的工具,这便是北野武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态度。他说:如果想要周围的人配合自己去做某事的话,就别说什么“我信赖大家”之类的傻话,而应该让对方无言以对,必须按照你说的去做。他还请大家牢记“坏话能推动世界”。据说在拍片现场,北野武要求的是绝对的领导权和控制力,看来文字里的北野武一样具有这种霸气。没有一句温吞的客气话,也没有一句酸文假醋的文艺腔,全是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得到的不是抚慰而是痛斥,不是温言软语而是当头棒喝。
读北野武,有一种痛快淋漓的尽兴感。他称自己工作的演艺圈“本身就是愚昧无知的大粪坑”,他揶揄大阪申奥仅得6票,质问道:花了166亿日元,却只得到6票。日本的友好国家就只有6个?他很清楚地看到:日本人是那种别人发怒时反应很激烈,受人奉承就得意的人。这何尝不是所有人的写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