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中国工商企业自我控制能力普遍增强,商业银行贷款谨慎,农产品价格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下降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因此,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危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近日表示 “尽管经济持续疲弱及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但我们的金融及银行体系继续保持稳健。”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说
“如果经济学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文章都没有发表过,人类的知识也没有什么损失。我只博取大的文章,那些有等于无的文章,不写算了。” ——经济学家张五常如是说
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出口会有所扩大,但中国仍难免会遇到那些迅速从进口替代向外向型经济转变的国家经历过的种种困难,并且困难很可能主要出现在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部门和农业部门。 ——联合国贸发会议4月29日正式公布的《200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称
我们要意识到,体制的建设,实际是人们在追求各自利益过程中磨合出来的,本身就是一个社会过程。实际上中国过去的改革也是在各种利益的推动下往前走的。如政府废除各种不必要的审批制度,就是因为审批制度已经危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大家越来越怨声载道。打破垄断就是因为基础部门的垄断价格的提高使得各行各业成本大大提高,垄断已损害到越来越多人的利益。打破垄断就是利益冲突导致的改革和进步。 ——经济学家樊纲近日指出
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不良贷款率15%的目标具有现实可能性。 ——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监管一司司长唐双宁日前撰文指出
中国政府认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应重点处理好3个问题。首先是应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形势下的国际经济关系问题。其次,应处理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第三,应处理好发展中国家全面有效地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的问题。 ——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日前在曼谷举行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第10届大会中期审评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参加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的立场。
“希望能通过经济发展逐步解决不良贷款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日本的教训已经证明,这条路行不通”。 “所有权制度的改革要求所有权多元化,私营部门可以成为银行的所有者。这是从机构上除去不良贷款的根源”。 ——在8日的亚洲开发银行第35届年会“金融开放次序及中国区域贸易的影响”研讨会上,亚行研究所有关专家建议中国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一场大震动式的变革,一次性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亚行研究所有关人士还强调,这种大震动的方式,中国财政可以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