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大城市就个人理财问题对800人做了专项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776个。调查结果表明,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希望了解个人理财服务的具体内容;41%的被调查者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希望有专业机构能提供关于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的最佳组合方案。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化,各种金融投资工具日益丰富,与美国相比,在大类上基本就缺“共同基金”,其他种类也相对比较齐全了。但不同金融工具的风险、收益各有不同,各有各的机会,也各有各的陷阱。“一般人不可能具备全面的金融知识,难以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财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当然希望有专业机构帮他们提供最佳的组合方案。据西方调查,未经专家理财的家庭,有90%以上存在财务不合理。” 可是,一些金融机构所设的“个人理财工作室”并不能向老百姓提供他们所期望的服务。樊纲指出,由于我国国情所限,金融机构并不适合像美国一样进行混业经营,只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及证券、保险业务,也就不能给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业务。这就导致一些银行的理财工作室只能建议客户怎样合理存款,或者提供“外汇宝”业务咨询,丝毫不涉及理财的另外两大重要部分--保险和证券交易。于是,理财也就变了味儿。 然而,也有不少金融机构试图在打一些擦边球。近期在全国卖得挺火的“投资连结险”、“分红保险”等险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保险公司在其他金融领域进行投资。樊纲强调,这些险种之所以热销,与保险公司大力宣传投资收益率高不无关系。 百姓高涨的投资理财热情,与金融机构不能提供综合理财咨询和方案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距。樊纲表示,国外有私人银行,为个人管理财产、投资各类金融工具,乃至不动产等,我国不但缺乏这样专门的人才和机构,也缺乏为个人理财服务的机制,即保护个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框架。 他指出,随着我国物权法等法律的出台,个儿信用制度的逐步建立,机制会日益完善。由此大学中可以设立理财专业,培养一些具备多方面金融知识的人才,而“市场的空白就意味着机会”,专业理财公司是个前景美妙的行业。目前已有不少以高收入人群为客户的外资理财公司已在国内大展身手。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结果也显示,46%的被调查者希望既熟悉银行业务,又必须精通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资深望重的专家为自己服务;31%的被调查者觉得金融知识全面、业务能力很强的理财员可以为自己服务。 而43%的被调查者会完全听从理财人员设计的方案,严格按照此方案实施个人理财;32%的被调查者将理财人员的方案作为参考,再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后做最终决策。可见,在相当一部分百姓心目中,专业理财人士的意见占据了重要地位。
樊纲定义理财:理财就是确定个人和家庭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在理财专家的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帐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