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婚俗变迁

    就算未婚青年中年龄稍大点的,一般也就是50块左右的工资。存个3年吧,也只能买买五斗橱、大橱和床等几件日用的家具。还不算喜酒喜糖、床上用品、室内装修和布置、收音机、落地音响等家电、添置拷花长短大衣在内的一干新衣等,并有其他不可预知的一些支出。
    
    上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住房分配取消,之后是货币分房改为杯水车薪般的房贴;于是,婚房的购买成了结婚费用的大头,而单单凭借小夫妻自身是难以解决的。
    
    面对结婚,新人们是负担重、困难多、压力大,而收入这个盘子又是基本固定不变的。对不少新人,尤其是父母经济条件也是比较一般的,那只能是从我做起,从“汤司令”做起,省些省些再省些。要节约每一个铜板,用于我们的结婚事业。
    
    六七十年代是“汤司令”辈出的年代,那时的人们缺少生财之道,只靠一份死工资,没有活络铜钿。现在,致富创收的门路比过去多了,食堂里的汤基本又是免费敞开供应,小青年又多是笃定“吃爷娘”的独生子女,因而“汤司令”锐减。但并没有消失和走远,只不过是变了形式和模样。
    
    有调查显示:在上海近年结婚的新人中,有47%人群结婚费用中的20%到60%是来源于父母的支持。其中,更有14%小夫妻结婚消费的80%至100%都依靠父母出资。
    
    此外,不管是自己吃汤当“汤司令”,还是吃煞爷娘,你对自己和爷娘的实力及潜力都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
    
    对于准备和已经在谈朋友的,或者是已在谈婚论嫁的年轻人,最好的办法是:量力而行,逐步改善。
    
    有“脚”无“脚”少不了
    
    有脚无脚的脚,说的是家具的脚,其实就是指家具。有一阵子,上海人是从家具的有脚无脚来表述家具款式,以及拥有家具的多少。长大成人的我们,对结婚办嫁妆的了解,是从家具的脚开始的——知道结婚的家具,是要有“36只脚”。
    
    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这些“脚”是上海人结婚最起码、最基本的家具要求。换句话说,这就相当于出租车的起步价,也就是包房吃饭的最低消费价。不能少,只能多,而且是多多益善。
    
    30多年前,正在筹办婚事的堂兄告诉我,结婚的嫁妆是男女双方共同操办的。家具由男方准备,床上用品则归女方负责。也就是说,“36只脚”是要由男人负责的。
    
    所谓的“36只脚”,就是凭结婚证明所购买的一套共计36只脚的家具。包括:大衣橱、五斗橱、大床和方台子,4件共是四四一十六只脚;4张方凳或4把椅子又是四四一十六只脚;再加上一只上海人叫做“夜壶箱”的床头柜4只脚。总计是“36只脚”。

    人们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向前而水涨船高。于是,“脚”的数目也在提高。提高是永无止境的,但不管怎样的提高,那“36只脚”就是起跑线。就好比现在说的“万元不是户,十万才起步”一样。
    
    到了70年代,又发展到“40只脚”、“48只脚”。那就是再添个梳妆台就多了4只脚,加个书橱又是4只脚,弄套沙发就多了12只脚,落地音响两个就有8只脚。
    
    “脚”的多少,就是一个人的经济实力、活动能力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综合体现。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反映。
    
    过去,在准备结婚家具的人群中,也有不到店里买配给的家具,而是自己打家具。
    
    自己做结婚家具,不只是图省点钞票,主要是能够做一套自己喜欢,并且又显时尚和符合个性的家具。其最大好处是可以踩住时尚的脚,这时尚就表现在家具脚的式样上。
    
    从70年代到80年代,先是流行调羹脚,接着是圆锥形的捷克脚风光一时;到后来是组合家具没有脚。由此,结婚家具从以“脚”多为荣转向不以“脚”论英雄。
    
    虽然自己做家具有创作的自由,但是家具没有牌子的。仲堂兄帮我们做了一个书橱,我的一个堂姐夫来帮忙油漆。堂姐夫很有创意,他把凤凰牌香烟盒上的“phoellix”剪下来,贴在书橱底部横档的中央。那就成了独一无二地方凤凰牌家具。
    
    此外,自己做家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家具能够最大化地符合自己的居住条件。根据自己的住房大小和形状来设计制造。
    
    我大学同寝室的一个同学,婚房不到10平方米。因为是买的店里的家具,为了既要放进“36只脚”,又要展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那是动足脑筋。他按比例在硬板纸上一一剪出“36只脚”,一空下来就排列组合,螺蛳壳里做道场。最终再选出最佳方案,从纸上搬到房里。
    
    那时候,自己打家具是不容易的。一是搞不到木料。木料基本上都是想办法到外地买,然后运进上海,也有走改造家里旧家具路子的。如果综合实力比较弱的也有办法穷则思变。经常到木材店煤球店去淘不凭户口簿买的木料,长度1米以下的9分一斤,1米到1.5米是1角5分一斤;再买几张纤维板。敲敲弄弄就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
    
    在我结婚之前的80年代初,大衣橱、五斗橱和大床等5件才500元左右。到了我结婚之后的90年代,家具是敞开供应,款式和件数可以按你要求定做,但价格也突飞猛进。一般一套卧室加一套客厅的家具,约9000元。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