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科幻小说,很多人都会提起集多种科幻大奖于一身的著名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和“机器人”系列;然而,阿西莫夫本人最喜欢写作的题材却是科学随笔,他一生出版了470多部书,包括40本科学随笔集,仅《奇幻和科幻杂志》就发表了他399篇科学随笔。这些随笔题材广泛,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读者。阿西莫夫写起来轻松自如,就像讲故事一样引领读者增长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正如中科院资深院士王绶琯所说:“一般的作品,是把读者作为客人请进来,然后细数家珍;而阿西莫夫,好像是带了客人从远方过来,浏览了一路风光,然后从容地登堂入室,挥洒自如……”
新近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正是这些科学随笔的精选集,它收录了阿西莫夫关于我们身边诸多问题的“高见”:对奴隶制度和妇女地位的回望与评述,对智商崇拜和非理性的嘲讽与抨击,对迷信和反科学思潮的剖析与批驳,以及对生与死的探索,对《圣经》的“科学解读”,对思维方式的思考等,都可谓新意迭出、论辩精辟、哲理深蕴;加上幽默、亲切、常以自身经历或体验逗乐的开场白,以及画龙点睛的后记,更彰显出本书的盎然情趣,以及背后广阔的人文视野。
在阿西莫夫看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投入的增加,使得科学知识的进展多来自不同专业知识的融合,科学家越来越远离非科学家,公众对高端科学技术的了解也越来越少。科学成了不可理解的魔术,这种错觉使许多年轻人对科学敬而远之。他仿照克列孟梭的一句名言(“战争太重要了,不能单由军人来决定”)说:“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学家来操劳。”科学家要承担起交流的责任,非科学家也要能欣赏一门学科的进展。因此,阿西莫夫对普及科学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以非凡的阐释能力,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与复杂的社会话题解释得透彻明白。科幻小说三巨头之一、阿西莫夫的好友阿瑟·克拉克也认为,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普作家。
阿西莫夫热爱写作,他写作的原因就如同呼吸一样,如果不这样做,他就会死去;他甚至“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在工作中死去,脸埋在键盘上,鼻子夹在打字键中”,可这种情形并没有在他身上发生。他认为,诗一样的作品尽管很美丽、很容易打动人,但清晰简单的作品自有好处,“阅读这种作品甚至不觉得是在阅读,理念和事件似乎只是从作者的心头流淌到读者的心田,中间全无遮拦。”很多读者正是通过阅读阿西莫夫的著作才第一次发现阅读是件愉快的事。在阿西莫夫逝世之后,著名天文学家、世界一流的科普大师卡尔·萨根曾在讣文中说:“我们永远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