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老师的名字早有耳闻,却是第一次拜读他非学术的作品。并非旅游指南,亦非如今有钱就能出版的非主流个人旅行手册,而是一本实实在在值得品尝的内心与思考之行。
虽以《走马观花》为书名,在我看来却是一个学者的自谦,虽是闲情之作依然散发着浓浓的专业气息。
第一部分题为“江南读书记”,确实,其间几篇文章在才疏学浅的我感觉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江南图书馆读书指南”,跟随他遍访杭州、南京、苏州的图书馆,以及我未去过的80年代的上海图书馆。对他文中提及的小说充满好奇,这些文章于我便变成了书籍推荐与参考之作。
一个专业学者的旅途,充满了专业的思考,即便只是以游记为名,也透露着与众不同的思考,给人以诸多启示。
比如我最喜欢的第二部分“东游偶记”中的《今夜料睹月华明》与《书卷多情似故人》。作者在文中从日本学术之习性引出对中国学术习惯的思考,与见解。“日本学者把‘气魄’和‘想象力’留在‘文酒之会’,文章里只显其‘严谨’和‘精致’;中国学者则更习惯把艰苦的资料准备工作压在纸背,纸面上突出其宏观的思考及史家的眼光。”“或中日学者方法上的差异和分歧,并没有人们设想的那么严重。”“如果硬要说有什么期待,那就是希望日本的学术论文里沾点‘酒气’,而中国的学术论文里则多点‘茶味’。”
只是可惜,时至今日,无论是医学或者是其他学术学界,却以个人的结果为重,抄袭之风不衰而有崛起之势,为争学位等不惜手段,未必所有的责任都在个人头上,本身以最后结果为重的风气误导人至此,也不怪乎学生想尽办法作弊。
现在且不说学术界的研究方法,居然连个人素质都依然参差不齐,这就太令人毛骨悚然了。
说中国古人厉害,是有道理的,人家不只是将我们现在想说的很多话都说了,而且还说得那么美。你看,陈平原老师在《书卷多情似故人》中引用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寥寥数字就将爱书之人的情感表达得透彻且有诗意。
一个思考惯了的人,常常无法停止自己的思考,所以即便是在旅途中,亦会研究起一些深刻的问题,陈老师在《春花秋月杜鹃夏》中写:“早年西化越厉害,复古起来就越彻底。人生真的如过马路一样,必定先看看左,再看看右吗?直到我认识了苏曼殊、王国维、鲁迅后,我才明白了此中的奥秘:对于既不了解东方文化也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人来说,‘选择’是轻松愉快的;而对于真正了解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人来说,‘选择’却充满矛盾和痛苦。”却可惜,居然点不醒很多人,亦可见现代人单纯地追求一个结果,好走捷径,迷失了“真实的意志”。
从第二部分开始才算是真正进入了这本书的内部,恰如踏入一条绵延、缤纷、奇妙的隧道入口,这才算真正开始与陈平原老师一起的旅行。此次并不是沿着旅游指南前进,也不是踩地图式的城市扫描,而是用一趟陈平原老师手牵手带着你走的一次内心与思想的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