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专访《惊天大骗局》作者

  问:法国媒体针对你的调查做了一些“反调查”。比如,你提出“为什么没有看见大块的飞机残骸”?他们的回答是:“因为飞机撞击五角大楼的冲撞力非常强大,所以不会留下大块的残片。”又如,你说“没有人看见飞机撞大楼的场景”,他们说“有上百人在现场回答记者提问时称看到了这个景象”。

  答:(指着《惊》书封面解释)这张照片是五角大楼出事后几分钟后拍的。我们可以看见,消防车队刚到现场,消防人员也还没下车。大楼被撞处(底层)的上面那层还没有塌下去。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说法,一架波音757飞机落在五角大楼的草坪前,并撞到了大楼某处的底层。在飞机冲进墙体时,右侧机翼脱离机体并燃烧(图片中两处烟雾中的右侧一处应该是机翼燃烧的场景)。考虑到飞机的重量、速度和机上燃料的容量,任何人看了这张照片,都不会认为这是由一架757飞机在几分钟前撞楼造成的。如果你说,或许飞机没有撞在这张照片所显示的位置,但通过对当时现场所有图片资料的研究,飞机不可能撞在其他任何地方。而这个惟一可能的撞机现场则肯定不是由于波音757飞机造成的,而是另有原因。

  再看看那些证人都说了什么。我们找到了《世界报》采访过的一些证人,他们有的当时在高速公路上,有的在地铁里。有人说,我们当时“听见了飞机的声音”,然后“看见五角大楼起火”。《世界报》则说,他们“听见了波音757的声音”。我们对这些人调查取证时问他们听到的飞机声音是什么样的,有人说:“哦,那是一种很尖细的声音,就像战斗机一样。”《世界报》曾采访了一位在“9·11”事件第二天接受美国有线电视网采访的怀特先生,并称“他看到了一架飞机”,而这位先生的原话则是,他看到的东西“像一个带翅膀的巡航导弹”。我们又找到《解放报》曾采访的斯蒂夫·帕特森先生。他曾对《解放报》说:“我看见了一架飞机落在五角大楼的草坪前,然后撞向大楼的一面墙上。”不错,他也是这样对我们讲的,但紧接着还有一句话:“这是一架很小的飞机,就像一个私人飞机一样,能坐8到12人。”

  我在完成这本书后仍未停止有关调查,并获得了一些新的资料。(他拿出一本介绍最新武器的资料,并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是最新一代的导弹,也有两个翅膀,外形酷似飞机,长度在4到9米不等。如果一辆时速300公里的一级方程式赛车从你身边跑过,你能看见什么?什么都看不清,只能看到一个影子和听到呼啸而过的声音。而这个导弹的时速在800公里以上。当它从你面前飞过时,你一定以为它是架飞机。

  法国的报纸对我的书进行了轮番攻击,但他们没有看过我的书,而且对采访人的话断章取义。《世界报》是法国媒体中最先向我开炮的。它用了一个整版告诉读者,不要去看我的书,这在法国的新闻职业做法中是不寻常的。有的媒体甚至说我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并破坏了与此相关的经济利益。什么经济利益?我们知道有家法国报纸(暗指《世界报》)最近同《纽约时报》合搞了一个英语增刊。恐怕就是指这些“合作”与“利益”吧。

    问:你说拉登是美中情局的特工,这一点让人感觉像天方夜谭。如果拉登是中情局成员,为什么他在被美军穷追猛打时还不表露“身份”呢?

  答:美国人根本没想要找他!而这正是这台“演出”最精妙的设计。曾被塔利班囚禁了25天的《巴黎竞赛画报》记者贝拉德在他的书中清楚地写到,拉登在“9·11”事件后是如何在贾拉拉巴德居住会见朋友的。去年11月,拉登离开贾城时受到当地百姓的夹道欢送,其出行的队伍可谓浩荡,由150辆车组成。这么大的场面,美国的卫星看不见吗?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还抓不到他吗?美国不仅不想抓他,而且给他做“广告”,抬高他的身价。还记得后来播出的有关拉登的录像带吗?这个本应该在阿富汗电视台播出的资料却通过美国有线电视网公诸于众,这不是广告是什么?

  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美国攻打阿富汗的计划早在“9·11”事件前便已制订,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发动这场战争。外界对此早有报道,但有一件事不为公众所知。美国曾在柏林召开了一个有关阿富汗问题的会议,参加者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代表。这一谈判于2001年7月以失败告终,促使美国决定对阿富汗开战,时间预计在10月中旬到11月初。之后,在伦敦和日内瓦又召开了两次阿富汗问题会议,但这两次会议既没有阿富汗代表,也没有巴基斯坦代表参加,却出现了一些新面孔,尤其是日本人和韩国人。会议的主题是如何重建战后的阿富汗。关于这些会议,我只在书上提了一句,但我可以向你提供所有详细资料,因为我们有一些证人。当时的巴基斯坦谈判代表那伊贝克先生是前巴基斯坦驻巴黎大使。“9·11”事件后,我们派了一个调查组去巴基斯坦,对他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录像采访。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