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来自不知所以的地方、一个完全默默无名的女子在接近年尾时,因为一项最高荣誉的文学奖,英国布克奖,这个叫做阿兰达蒂·洛伊(Arundhati Roy)的35岁印度女子以《微物之神》发酵了“天堂酱菜工厂”。四年过去了,《微物之神》已售出六百万册,四十种翻译。在一夜之间,她成了亿万富翁。 四年过去了,很多人或许还在想象她下一本小说的来临,想望她那精确如数学的说故事结构、神奇魔术的果酱色彩、无以比拟的抒情和生命中宿命的深沉伤痛、以及多种族多面向之印度当今的面貌。四年过去,洛伊没有写出任何一本新小说,却在今年九月在世界各地发表她最新作品,抨击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并在印度因拒绝向印度最高法院表现道歉和认错的姿态,将可能在明年年初的听审会上被判六个月的牢狱之灾。阿兰达蒂·洛伊难道会是文学界里的光头“奥康娜”? 这位印度的“良心”小说家,自从写完《微物之神》撼动整个世界文坛之后,自认为并不想趁机会就“闲”坐在家里,好写下下九本都保证畅销的“新”小说。因为关注到印度建水坝、而使千万中下阶级在一夕之间将成为无家可归者,洛伊以其最雄健的笔锋对准这个社会议题,并实际以行动参与反水坝运动。她举出印度已经成了全世界盖最多水坝的国家,并以实际的数据和史料反对,更以实际行动和当地居民一起发动。这两篇针对水坝的批评文章,连同她反印度发展“核子武器”的文章,一同收入一本小书,《生存的代价》(The Cost of Living)。 在最近出现的报导当中,这个相当独立而且勇敢的女子,已将自己的一头漂亮卷发剪掉。她的理由是她一点也不想被认为是一个“会写作的漂亮女作家”,相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对于“女性”的评量标准,她显得极度具有颠覆性。 在今年年初,印度最高法院受命进行侦办洛伊,和其它反建水坝的群众,指称有几名民众被反动的群众在法院门外遭到要胁杀害。在今年八月底,洛伊被印度法院起诉,指其煽动群动暴力以及攻击法院,因为她拒绝认错以及向法院道歉。而洛伊的“具结书”则指称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因为甚至都没有警察出面提出追诉。但在11月的新闻中,印度最高法院仍决定原意,宣布将继续依法惩办,将在明年年初举行听审会。到时,她极可能会因此而吃上六个月的牢饭。 对此,洛伊的说法是:其原因是在法院内部有一些人倾向去让评论家住嘴、将其异议者戴上口烙,攻击并威胁不赞同它的人。在最新的具结宣誓中,洛伊告诉法官们她并无意于和法院对立,并且说要是她这些评论文章完全是有凭有据,那么法院就别想藉由惩罚或是让舆论住嘴的方法,来恢复它的尊严。这些随后所写,更涉及国际(特别是美国)进入印度进行的工程,包括之前的水坝事件,以及美国能源公司让千万人无电可用,指责全球经济化背后政府为了赚钱,不惜牺牲人民的丑事。这三篇论文就收在今年九月出版的新书《电力/权力政治》(Power Politics)当中。 似乎一下子就从小说家身分成为最强悍的批评家,洛伊的笔力更在911之后,在美国引起极度的“反应”,她的两篇极力抨击美国攻打阿富汗的论文,在十月号的《Outlook》杂志发表后,因其言论中充满了反美的省思,而无法让美国人接受,抗议的信件几乎每天以数千封的比例淹没了《Outlook》杂志的办公室,创下该杂志有史以来为单篇文章引发如此强大效益的新高。其中一篇的篇名为《以花生奶油涂抹的暴行》(Brutality smeared in peanut butter)。 在这两篇论文中,洛伊举出,拉登其实是美国人自己搞出来的产物,是冷战后期为了和苏联的抗衡而滋长出来的,这整件事其实是美国政府的家庭秘辛。最后她更抨击布什的“我们”(us)的大美国主义,指责布什言论里,不和“我们”站一块,就是在对抗“我们”。这两篇论文在美国遭到情绪性反弹,却在欧洲获得极高的注目,这两篇文章,分别刊载于欧洲各国最重要的报纸,如英国的《卫报》、法国的《世界报》,以及西班牙的El Mundo等等。随后这四年来所写的所有论文,皆将于印度的企鹅出版社出版。这个印度企鹅出版社之前出版她的《微物之神》,已经成为印度近年来最庞大的文学事件,成为印度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洛伊的行径,她那如此坚硬的独立性,在印度也引发两面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她勇敢不惧,有些人则认为她相当过度。但洛伊一点也不喜欢任何人说她是“作家行动主义者”,她说那听起来就好象在说“沙发床”一样。这位有一个老被自己的丈夫毒打的祖母,一个离了婚拖着两个小孩辛苦生活的母亲,洛伊说她的母亲在她五、六岁时就不断跟她解释说:以后没有人会娶你,所以你一定要有分专业的职业,靠自己养活自己。在《微物之神》的畅销成功之后,这位千万富婆所收的利润其实已够她活下辈子了,她说她要十个男人跟她一起吃午饭也不算什么。但事实是,她却相当有骨气的活在她自己的良心当中。 而小说呢?洛伊在四年的筋骨活动之后,希望自己能够澄净自己的心灵空间,让她自己回过头来写新的小说。但对她来说,《微物之神》写了四年之久,“小说是如此的捉摸不定,它是我和某个事物之间的共同创作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