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癌症是苏珊·桑塔格的思想的一个转折点。生病前的苏珊·桑塔格沉浸在文学艺术当中,在艺术思想中体现她独特的趣味和智慧。生病后,为了治疗,她穿梭于美国和法国的数家肿瘤医院,见到很多和她一样的病友,她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很多隐喻和被遮蔽的真相。此后苏珊·桑塔格更关心眼前的世界,她说:“我力图理解我所生存的世界。但我的思维很具体,也很实际。我用具体的历史现实衡量我的一切思想行为。”这种 “具体和实际”代表着一种面对真相的态度,即亲身参与,拥有第一手知识和体验,才具有公开发表意见的权利。 1989年,她根据艾滋病的盛行,又写下 《艾滋病及其隐喻》。她像男人那样去战斗,她的生命里从没有 “妥协”二字,不管面对的社会偏见或是纠缠她30年的癌症病魔,她都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作为一位深入诸多领域的独创性的思想家,与一般知识分子不同,桑塔格的气质是偶像式的。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桑塔格就一直是美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在文学、文化、摄影、电影,政论等诸多领域呼吸和思考、开拓和挖掘,所生产的批评都是第一流的,在知识圈里引领着潮流,长达四十年;作为一代知识偶像,她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称为 “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
本书是桑塔格的首部传记,作者以极具人文气息的笔触再现了一个知识界偶像的不凡历程,并试图还原偶像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虽然书中有相当篇幅将传主写得不很客气,却获得桑塔格本人的认可。书中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与细节……众多与桑塔格有着密切关系的同时代文化名人悉数登场,亦展示了桑塔格不为人知的一面。从这个角度说,本书亦可视作一部浓缩的欧美断代文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