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盛名远播的普罗旺斯,马约卡岛的西班牙特色,在彼得·凯尔笔下更为模糊。那里不是养育过诗人洛尔迦的安达卢西亚,更没有路过的吉卜赛人跳弗拉明戈——这一切属于精神活动的形式,中产阶级能够欣赏,但却不选择。彼得·凯尔选择经营一个桔园,不辞辛劳地耕耘,收获,与当地人打交道,不做中产阶级式评判,但言行举止中却有不动声色的中产阶级姿态。在彼得·凯尔的笔下,马约卡四季生活圆融丰富,情趣盎然。美国人梅耶斯塑造了托斯卡纳,彼得·梅尔使普罗旺斯大红大紫,前者胜在有心灵苦旅作为点缀,后者懂得如何把生活细节精致化,相较来说,彼得·凯尔的世界,更加粗放一些,在《马约卡四季》中他把精力放在展现生活而非思想情绪上,这也许令马约卡缺少那么一些灵动的、更能拨动中产阶级心弦的东西,像梅耶斯所说的:“无论旅游书上写了什么,一个旅游地是否能给你一些感受完全是出自于你的嗅觉和一种本能”,但彼得·凯尔也许将中产阶级自我放逐的方式贯彻得更加彻底:这些天生的城市动物,在打算经营农庄的时候就显得好像彻底忘记了城市。但他们每一个人最后都要回去的,这毫无疑问。
这是真正懂得享受的一代人。
方式之三:以自助游的形式等待异国艳遇
每次看《纽约时报》当月图书排行榜时,总能看到这本《吃,祈祷,爱情》雄踞前五名,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多。它是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自传,主题为失婚女人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令我想到数年前风靡一时的弗朗西丝·梅耶斯所写的《托斯卡纳艳阳下》,将失婚女人的失落和怅惘融入意大利小城托斯卡纳无限旖旎浪漫的风情中,流丽而不轻浮,让人看完对托斯卡纳垂涎三尺。在《吃,祈祷,爱情》中,场景转换过三次:罗马、孟买和巴厘岛,加上吉尔伯特兼有新闻记者和小说家的双重写作身份,各类知名奖项拿过不少,我顺理成章地期望,这会像《托斯卡纳艳阳下》一样,是一部内外兼修的美妙游记。
可惜,中译本的粉红色装帧不甚理想,并且名字无端端变成了与作者原意相去甚远的《一辈子做女孩》。其实,英文版的名称《eat,pray,love》好读,明晰,有吸引力,而这个中译标题让人联想到一种故作娇痴的天真之态。
并不仅仅是外观决定了这本书是一本合格的厕所读物——其实做一本合格的厕所读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它的主题必须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捧着康德或者诺瓦利斯上厕所等同自虐;其次,句子不宜过长,读起来必须爽朗上口,这一点,作者坦率而单纯的思维令叙述语言非常的美国化(据说这是美国人最大的魅力之一);最后,也不能过于流畅和引人入胜,比如武侠小说或科幻小说就应淘汰出局,合格的厕所读物,要像这本书一样,分为108个小节(注意此数字的神性),要不时进行深度思考使上完厕所的读者立刻失去耐心,冲水走人以节约时间。
这本书在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畅销让我多少有些怀疑: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多女人,价值观的核心和自我实现的标准还停留在找到独立于男人之外的个体价值?美国中产阶级职业女性,曾经拿过很多知名奖项,但她仍然对亚洲宗教文明了解得如此肤浅以至于可以依靠它们的皮毛就获得心灵救赎?在未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它的最大期许是其中有西方人对孟买和巴厘岛风物人情的独特视角,像梅耶斯一样,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营造新的家园,关注美好生活的细节并在体力劳动中获得心灵的平静。然而我失望了,时移世易,今日为人们所羡慕的吉尔伯特式西方生活就是:甩掉家庭责任,拿着下一本书的预付版税,去非基督教地区练习打坐拜神,有一场异国艳遇——为期一年,以自助游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