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的盛行和功利化阅读的泛滥,折射了世风的浮躁、浮华。”著名作家苏叔阳忧虑地说,对决定民族发展未来的历史、文学、哲学等深层次书籍的阅读在被损害,令人担忧。“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危机不是危言耸听。”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传统的丢失如果发展下去,国人将失去精神归依,整个民族会沦为浅薄的民族、无根的民族。一个浅薄、无根的民族是不能强大和发展的。要稳固和繁荣五千年文明,倡导全民阅读是个很重要的方式。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苏叔阳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吟诵了一句胡适的诗句。年逾七旬的他,每天都保持着数小时的阅读时间,家中摆满了各色书籍。“文化的积累需要反复地品味,阅读带给人的愉悦,现代人恐怕很难有这种体会了。”
危机与责任的激励——
阅读的传统从哪里拾回?
●在国家层面,还需不断加大投入;在社会层面,需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出版者应研究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2006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倡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两年来,这项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阅读总体状况并不乐观,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从民族发展、国家振兴的角度看,提倡全民阅读是一项长期工程,基础工程,国家工程。所以,在国家层面上,还需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各项硬件设施。这方面,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徐升国介绍说,在美国,各社区都有图书馆,规模不大,但十分方便,任何人都可以进去阅读,没有任何障碍,各大型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也都无条件向公众开放;德国、法国、英国,都设有国家阅读基金,通常由国家领导人担任主席或名誉主席;美国总统夫人劳拉,就是美国国家阅读促进会的主席。
在社会的层面需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一年组织几十次文化活动,邀请学术精英,精选文史读物,开办专题读书讲座,深受读者欢迎。外交部于1996年11月8日成立青年读书研究会,会长先后由李肇星、王毅、李金章等部领导担任。针对青年特点,读书会创办了《学习与探索》、《共青团生活》和《青春·外交》等读书刊物,打造了“青年午餐国际问题论坛”、“青年文化系列讲座”及“青年处长讲坛”等品牌活动载体。目前,外交部各级读书会约有会员5000余人(不含驻外使领馆)。
郝振省特别提出,提升国民阅读能力,出版者的责任首当其冲,应该研究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引导大众的阅读喜好。一是要出版优秀图书,当务之急是要强调原创,提高质量。二是要合理定价,良性循环。三是要提高服务水平,杜绝虚假宣传、大肆炒作,搞好阅读指导和售后服务。
大家有一个共识: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北京景山学校高中语文老师刘志江说:“阅读能力是指阅读的综合素养,如阅读兴趣、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对文本的理解等等。”去年9月开始,景山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推出“语文经典阅读工程”,向学生推荐包括《论语》、《边城》、《哈姆雷特》、《老人与海》等20部中外文学经典作品。老师通过精心设计题目,给予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深入的阅读思考能力,同时,也让孩子获得文化熏染。刘志江认为,有一种观念需要纠正,即把阅读仅仅当作是学习,这容易让孩子反感,其实语文老师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阅读中得到享受得到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