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上海,从重庆到乌鲁木齐……各大城市相继举办过各种形式的图书节、图书展销会、新书推介会……这些活动,的确为城市增添了文化魅力,也使得这些城市的广大市民“近水楼台先得月”,得以享受丰富多彩的阅读生活。可是,对于多数中小城市特别是村镇的爱书者来说,除了对大城市浓郁的书香报以艳羡之外,恐怕只剩了热切寄盼。
大城市人口众多,又往往为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政府相关部门注重组织、开展包括图书消费在内的文化活动,各个图书出版、营销商也看好这些城市,纷纷给予配合,结果自然是一拍即合,促成蔚为热烈之势。大城市图书文化活动开展得热烈、壮观固然可喜,中小城市在此方面显得有点冷寂未免令人遗憾。大城市能够为图书出版、营销商提供广阔商机,中小城市未必不能。
大城市尽管规模大,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然而我国毕竟是中小城市数量多、分布广。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中小城市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消费实力也有了很大提升。因此,作为图书出版、营销商,其经营眼光既需要“仰望”,也还得适时“俯视”,这样更利于他们面向基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促进自身经营效益的提高,也使得中小城市读者的阅读生活不致与大城市拉开太大的距离。
当然,从客观条件上缩小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阅读差距,需要图书出版、营销商及时改变思维定势,也需要中小城市的政府相关部门向大城市学习,重视书香氛围的营造,努力为改善群众的阅读文化生活创造便利条件,搭建像样的平台。除了应加强与群众阅读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通过牵线搭桥,让图书出版商、书籍作者与当地读者多些“零距离”接触;不仅尽可能方便读者淘得旧书,还须使之有机会及早阅读到更多的最新书籍。从规模、频次上讲,中小城市举办图书活动不必追求大城市那样的盛况空前,他们可以立足中小型、特色化、经常性,围绕“适宜”做好文章。
这对于改善国民阅读率持续下降的问题,或当不无补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