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77本,较2012年增加了0.38本。严谨的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为8.5本左右。在发达国家中,美国人的阅读量比较高,年人均阅读量达到了21本。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在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在问及不读书的原因时,高达35.8%的受访者的选项是“没有读书习惯”。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的中小学是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阅读也搞“马拉松”
去年,纽约举行了一个持续七天的“阅读马拉松”活动,每场朗读会将在不同的地点举行,包括纽约植物园、曼哈顿和皇后区的剧院、画廊、酒吧等。
“阅读马拉松”活动在美国中小学中非常普遍,每学年举办一次,时间也要长得多,为期4周。参与对象往往是全校乃至整个学区的学生。竞赛期间,各年级学生都需在笔记本上记录每天的总计阅读时间及书目,并由家长签字予以监督,每班据此统计学生本周累计的阅读时间。学校还设置公告牌公布各班读书情况,比赛结束时,全校各班阅读时间的总和被记为该校总阅读时间。该数据将上报至上级教育部门,以此反映出该校学生阅读习惯,并成为学区学龄儿童父母重视的一个参考数据。
其实,美国人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有更深刻的认识。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期,推出了儿童阅读全国计划,并颁布《卓越阅读法》,还在《中小学教育法》第二章中加入与阅读有关的条文,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和引导学生阅读。在小布什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推出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律,其中面向学前教育的“阅读优先”项目,要求每个州都制订一套综合性阅读计划,保证每个孩子在三年级时能够掌握阅读能力。此外,该法律还制订了专门计划,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享受阅读。奥巴马总统则推出43.5亿美元的“竞争登顶基金”以支持教育改革和课堂创新。
这一系列的国家行为都体现了美国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教学改革的进程,他们在一步步地解决阅读难题。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学者的研究结论:“美国小学生阅读量是中国小学生的6倍。”美国人的阅读习惯既非天生如此,亦非文化遗传,而是后天习得的结果。
从死记硬背到整体阅读 美国课堂改革阅读教学
阅读,是美国小学课堂上的主流教学活动。
美国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学校和老师有权根据所在各州的课程标准,自行选择教材供学生阅读,并作为学习单词、语法、写作的部分教育资源。此外,美国小学每天都有大约20分钟的阅读时间。每班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放书的收纳盒,里面放着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需要提供的约十本读物,每月更新一次,供学生自由取阅。一年级主要由老师绘声绘色地为学生们阅读,与其互动;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老师挑选趣味性强、便于表演的绘本,鼓励孩子们阅读和表演;中高年级则基本由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时间是神圣的,不会被挪为他用。
此外,美国小学通过布置每天的阅读作业,引导孩子们的课后阅读。从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就有必须完成的阅读作业,二年级学生每天必须完成15分钟以上的阅读作业,每日阅读时间随年级增加。
实际上,美国中小学的阅读教学改革,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初,官方指定《新英格兰识字课本》和《拼音课本》为阅读教材,重视儿童“听音”意识的培养,以背诵阅读教学法为主。第二阶段,20世纪初,心理学家桑代克引入 “情境”这一概念,强调外部刺激,有力地驳斥了背诵教学法,形成了看图说话的识字与教学方法。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教育学家杜威发起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形成语言经验教学法,批判以记忆为主、枯燥死板的阅读方法,强调使用高质量阅读材料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凯·古德曼的整体语言法取代了语言经验法,强调听、说、读、写整体的不可割裂性与语言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要求老师和学生自行选择阅读材料。
深层阅读、科学书单 全美统一分级阅读体系
2010年颁布的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制定统一的美国中小学生阅读标准,同时还列出了不同年级推荐阅读的范文原文,通过在文本里加注释,让老师引导学生品味片段,制定清晰、垂直的年级阅读进步标准等。如在文学文本的阅读技巧与结构方面,四年级要求“比较和对比不同的叙述故事包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的不同”。五年级则要求“描述叙述者或说话人的观点是如何影响整个事件的”。
科学的阅读标准,确保学生阅读基本技能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也给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相应的分级阅读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