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红与黑》

    首次接触司汤达的《红与黑》是在那人妖不分,是非颠倒的年代。刚满十八岁的我从同学那儿借来此书,躲在房间里偷偷地看,只用了两天时间就看完了。当时只对书中的爱情情节感兴趣。
    
    “文革”结束,我考上了大学。文艺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这时社会上掀起了阅读名著的热潮。我从书店买回许多名著,这回我手捧《红与黑》,结合《欧洲文学史》来仔细品读。这时我才发觉:《红与黑》不仅仅是一本爱情小说,还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创作《红与黑》时,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失败,他想用自己的笔去完成拿破仑未竟的事业。他要通过《红与黑》再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为此作者以“红与黑”象征其作品的创作背景:“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主人公于连的人生就在这样一个由“红”到“黑”的悲剧时代展开了。
    
    于连出身于平民家庭,从小就充满对权力和金钱的贪欲,向往军功,想做拿破仑式的英雄。他拼命学习,用虚伪把自己武装起来,将野心埋藏心底。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市长和侯爵府中,对上层社会进行报复。他射向心上人——德·瑞那夫人的两颗子弹就是射向复辟王朝上层社会的。他在法庭上的演说更是向上层社会挑战的檄文。
    
    到了知天命的岁月,我又重读了《红与黑》。不顺俗,不妄图,自守清贫,悠闲以处世,淡泊以存身。对读书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把灵魂看得比名利重要,把人格看得比事业的成功重要。这是《红与黑》给我最深刻的启迪。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