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数字化出版的赢利方式来看,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传统出版社与网站达成协议,出版社提供数字化的内容,网站通过点击率来吸引广告,获利后与出版社按协议分成。二是通过数据库营销的方式,如清华同方属下的中国知网,它的数据库目前拥有8400种期刊计2000余万篇文献、2000部工具书计800万词条、6万余篇博士论文、40万余篇硕士论文、67万篇会议论文以及1000种报纸和年鉴。同时,这个知识库每天都会以每天上万篇文献的速度更新和扩充。通过这个数据库,它向高校和公共图书馆集成出售数据库的数字出版资源。2007年6月开始它大力推广个人用户市场。三是通过“复本数”模式进行赢利,如北大方正集团下属的方正阿帕比公司。这个概念运用了传统图书的“复本数”的概念,即将电子书像纸书一样,一本一本销售,每本电子书进行数字加密版权保护。
就目前的赢利模式来看,“复本数”的赢利模式相对合理。因为它有效地保护了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因而“复本数”模式已经被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所接受。但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出版种类,“复本数”模式应该分别对待,进行细分处理。
管理模式:增效关键
管理模式是指管理者在一定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对组织的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进行整合以推动组织有效运转,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独具特色且相对稳定的管理状态。而数字化出版要求内容资源、技术设施、管理资源、人员配备的集中使用,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消耗、增加效率。在这种背景下,出版集团在进行数字化出版时建立何种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一些出版集团在如何建立数字化出版的管理模式上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四川出版集团从其成立以来,就在数字化出版的管理模式上做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和探索尝试工作。它在本部和各成员单位全面推行ERP管理系统,成立数字出版事业部,整合集团内容资源,并利用四川出版在线,开展网络出版、网络书店、在线教育等。其目标是在立足于内容提供商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出版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文化品牌。又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它将旗下的数字出版业务加以整合,着重打造数字化新业务平台,诸如数字化教育产品编纂平台、数字化物流平台,完善发行系统扩展社店信息对接及推进EPR建设。再如安徽出版集团,它在建立数字化出版的管理模式中采取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首先在集团内部搭建统一的资源平台,整合各社资源,建立资料库、数据库。同时,要求各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实现出版流程数字化,从图书内容的编辑加工到印刷复制以及出版管理都要实现数字化;二是实现出版介质的数字化和出版物流通的数字化;三是各社根据自己的实际积极尝试,大胆尝试,积累经验。
就目前出版集团的实践看,建立数字化出版的管理模式基本为:首先,成立数字化领导小组,制定数字化的业务规范,以整合集团内各出版社的资源;其次,建立资料库、数据库等数字化内容资源,并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网络平台;第三,建立并运行ERP系统,使得出版集团实现从图书的编辑加工到印刷复制等业务流程数字化;最后、与出版集团外部实现对接,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及处理。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