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之邀,5月23日上午,在上海科学会堂,剑桥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剑桥社)全球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博恩(Stephen Bourne)与亚太区总裁克里斯·鲍顿(Chris Boughton)围绕数字化出版和出版社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管理问题,分别进行主题讲座。讲座吸引了来自上海和周边省市的200多位中国出版界专业人士。活动现场同时展示剑桥社的最新图书,并为各出版社提供版权洽谈信息。此次讲座由上海新闻出版局和英国剑桥社合作主办,上海外文图书公司承办。这也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2008年度上海版权贸易系列活动”内容之一。 史蒂夫·波恩先生的演讲题目是“剑桥社——数字化出版是未来”。近年剑桥社特别重视最新的数字化出版和在线科技传播。博恩先生称“数字时代”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并预言出版业在数字出版领域将有美好的前景。 博恩先生在报告中介绍剑桥社数字化出版的背景。他展示剑桥社近年来开发和出版的电子产品,比如,2003年剑桥大学出版社与日立公司合作,出版的一系列电子学习软件。该系列软件是剑桥出版社最早涉及电子出版的产品之一,它将科技和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剑桥出版社出版的网上字典系列在同类产品中也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博恩表示,目前剑桥社拥有230多种在线电子期刊,每年出版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2500种。用户要购买该社的电子出版物,不仅可以单册购买,也可以按章节或文章购买,或打包购买多种书刊和不同书刊中的多个章节。 博恩对出版社在数字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一一进行分析,包括:学术机构对出版物的数字化拷贝和储存会不会减少出版社的销售收益,数字化出版对作家版税收入的影响等直接关系出版社经济利益的问题。博恩先生特别强调,出版社开展数字化出版时千万不要事事都靠自己,这样只会费钱费力,而应该尽可能地寻求外部合作伙伴。他提出,出版社可以通过高科技公司、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学校和内容供应商等各方面来寻求合作。他说这样做可以形成强强联合,双方共同负担昂贵的开支,以减轻出版社的成本压力,使一些单靠出版社一己之力无法开展的项目成为可能,最终结合彼此的优势和经验制作出更加完美的产品。 博恩先生对出版业进行数字化变革的未来进行展望。他认为,未来的出版人将不再只是单纯的纸质图书出版者,而是知识界的研究者、内容提供和拓展者、质量管理人、市场营销专家和能承担任何风险的企业家。 该社亚太区总裁克里斯·鲍顿同时参会,就目前中国出版社同样关心的出版社内部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行专业和详细的讲述。他会形象地向与会者展示剑桥社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该系统支持下的出版工作流程等。鲍顿在担任亚太区总裁之前曾连续5年任剑桥社的全球首席技术执行官,是出版界罕见的具有高超IT技术背景并拥有一线国际技术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他的领导下,剑桥社卓有成效地建设和完善了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出版社在全球40多个代表处的全面战略管理、安全信息传递、无缝财务平台共享、准确报表跟踪和各项业务拓展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鲍顿在演讲中指出:“一个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直接影响着该公司将来的经济发展走向。”他说,首先应明确出版社需要哪些种类的信息系统,这应该包括:作者资料数据库、作者合同数据库、市场销售预测数据库、电子内容数据库、库存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和销售跟踪系统等。 这些系统能够有效和准确地帮助出版社管理所有的公司数据,而剑桥社所拥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达到了197种。主要有:电子出版ERP系统——VISTA、数据库——Oracle/MySQL、制作流程管理系统——File Maker、网络系统——JBOSS/Apache/Java,剑桥网上文献系统——JBSS/Java和网上邮件系统——IBM Lotus Notes。鲍顿先生对这6种系统着重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且以图表的形式清晰地列出各系统的特殊性能。 鲍顿先生指出,现在大部分出版社的信息系统都是以国际标准书号为记录标准的,但在数字化的将来这个记录标准是很不适用的。因为越来越多的顾客都会选择自己需要的某一章节甚至是段落进行网上浏览或购买,而不是一整本,只靠国际标准书号是没有办法准确纪录销售情况的。而对版权、市场分析和顾客资料的记录也会造成不便。 他还演示剑桥社数据管理系统中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运行情况及特点。该系统是通过VISTA来运行的,其优势是,可以更加快速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不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运行简便、自动摘录数据;以最低的成本为出版社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并且只需改变增值税额度等少数几个参数,就可把英国的网络服务系统用于各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