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关于水有“上波下静”之说,表面上虽是波澜起伏,但在水面下却是平静的。由此看出,事业就是要做扎根的工作,根扎得稳,事业才会稳固,事业若建构于沙滩之上,则波浪一来必毁于瞬间。小企业中,也许大家常看到起起伏伏。对大企业,特别是管理有序的企业,表面上往往是静静的一圈一圈的水波,但深处却涌动着巨大的力量。要成为卓越的企业,打造常青的基业,就要经得起惊涛骇浪。诚如孟子所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而唯有在波澜壮阔中砥砺自己,沉静下来,把自己的追求融入到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顺时应变,积蓄能量,方能感悟水流自强不息的张力,感受到厚德载物的沉静。唯有“波澜不惊,一碧万顷”,才能“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奔涌在世界经济大潮中,静水深流,实现自我价值,中国企业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更有这背后博大精深、开放进取的思想理念,这种融会中国优秀文化精神和世界先进管理方法的管理哲思。 这就是我们企业“静水深流”企业文化的发端。也是我们创业、治业、追求卓越的一种境界吧。
道不远人 相聚是缘。一些师长总是不断地给予我关爱,给我知识的营养,给我智慧的启迪。南怀瑾老师是我结缘的“高人”之一,不仅高寿,更有高见……
与南怀瑾老师相识,不觉已有十余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切依稀宛如昨日。相聚是缘,也是品味人生、欣赏人生的时候。对这一段缘,我倍加珍惜,心存感念。 南老师是一位奇人。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可谓精彩,可谓曲折。一言以蔽之,以积极入世的态度,超然物外的情怀,大彻大悟的智慧,经营着当下的人生。“西冈黄叶万山秋,四顾苍茫天地悠;狮子岭头迎晓月,彩云飞过海东头。”他十五岁时写的这首诗,既反映了他当年的心绪,也许,还可以当作一生精神追求的写照。 位于江苏吴江庙港附近的太湖大学堂,是南老师亲自创办的一个讲学之地。它开阔而大气,静穆而神圣,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相得益彰,融合天地之精华,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多年来,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和文化学者络绎不绝,慕名前往,追随南老师参禅悟道,研习佛理。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南老师,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步伐矫健,气韵生动,一派仙风道骨,令人肃然起敬。南老虽已年届九旬,但他从来都是亲自打理自己的生活,自己负责自己的饮食起居。有时吃饭我坐在他身边,不时也想尽我的热情,为他服务一下,他总是说:“自己来。”事必躬亲,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是南老师的习惯。南老师一生周游四方,传道授业,博览群书,著书立说,学贯中西,集儒、佛、道文化之大成。其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实乃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他的学养修为、处世哲学、人生智慧、情怀境界,令我受益匪浅。 一次,到太湖大学堂,正遇上他给一家著名大学国学院的学子们讲国学。从当前的国学热讲到什么是国学,研习国学的目的,以及国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怎样继承优秀的中国文化,研习国学。从《易经》讲到《诫子书》,讲到《朱子治家格言》,90多岁的老人,整整五个小时,时而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像是拉家常;时而随口吟诵,声音高亢悠扬,如行云流水。可谓“研穷义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异”,讲到精妙处,仿佛给人以“推到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之感。 南老师是一个眼界非常宽广的人。谈到当今世界发生的一些事情,南老师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今日的世界,由于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如交通的便利,建筑的富丽,生活的舒适,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怀着这样一种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和忧患意识,南老师创办太湖大学堂,希望给心灵处于困境和精神处于危机的现代人以疗救与利导。不仅如此,南老师还身体力行,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南老师一生最为自豪的是筹资修筑了金温铁路,实现了很多人多年未能实现的夙愿。此外,他还在内地十余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光华教育奖学金,鼎立赞助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南老师用实际行动成就着“立言、立功、立德”之人生三不朽。正如南老自己所说的那样:“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儒家的积极进取、经世致用,道家的自然无为、澹泊名利,在他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听南老师讲《大学》的情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