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著作不会被流逝的时间所掩埋,而是传承于世间,供人阅读、学习或是欣赏。近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将12年前的“科学大师佳作系列”纳入到了“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五大版块中的 “开放人文”版块,以崭新的面貌展现于读者的眼前,真正地诠释了“经典重现”4个字…… 大师佳作,12年前的辉煌 两年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开始推出 “十一五”规划重大出版工程之一的“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含“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大版块,其中的“开放人文”版块旨在配合大学人文教育,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普及人文知识,倡导人文教育理念。 今年9月,12年前由美国约翰·布罗克曼出版公司组织编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大师佳作系列”(Science Masters Series)得以再版的6本图书,被收纳到“开放人文”的科学人文系列中。此6本图书分别为《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最后三分钟》、《人类的起源》、《周期王国》、《大脑如何思维》以及《自然之数》。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昕说,2008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将继续再版“科学大师佳作系列”中《伊甸园之河》、《谁是造物主》、《心灵种种》等12本书籍。 20世纪末,“科学大师佳作系列”的出版堪称世界科普出版界的一次盛典。该套科普丛书由当代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编写,内容新颖翔实,并且充满了理性智慧和人文精神的观照,文笔生动,是名副其实的名家名作。该系列在全球10多个国家以20多种语言同步出版,以此带领广大读者作了一次现代科学的知性之旅。 12年前,一个叫约翰·布罗克曼的美国人突然想出了一个点子:组织各学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分别撰写,以20多种文字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出一套科普读物。这批优秀作者的著作权基本上都由他全权代理。一些国家的出版社接受他代表作者所提出的协商条件后,布罗克曼再让那些科学家们按照要求执笔写稿。换而言之,在这套书还仅仅是一个创意构架时,这一系列选题的版权就已经卖给了10多个国家。完稿后,各国的出版社握在手中的不是装帧好的图书,而是科学家们的书稿的打印稿,再组织译者将其翻译并出版。所以才有了当年“‘科学大师佳作系列’在多个国家以20种不同语言同步出版”的说法。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该套书后,组织了国内知名科普作家和翻译家,经精心翻译,自1995年推出该套丛书的中文版。译者之一、当时在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的潘涛描述道,那时他手执作者的英文打印本不分昼夜地翻译,与此同时多个国家的译者也都在做着同样的译事。最后,中文版和英文版基本上得以同步出版。“当时,这件事情能成功是很了不起的!”回忆起当年情景时,潘涛依旧感慨不已:“‘科学大师佳作系列’中文版的推出涉及到很多的专业题材和译者,项目的推进尤为不易。而且,有时译者差不多快翻译完时,却又来了一篇定稿,这意味着译者必须还要根据定稿重新核对并修订。那个年代我还没有电脑,所以翻译稿子都是用手一遍一遍抄写。有时深更半夜,我是左手抱着已沉入梦乡的孩子,右手翻译、誊抄着稿子……” 再版图书反映学科发展 科学随着人们的探索,总是不停发生着变化。再版并收入到“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的“科学大师佳作系列”中的每本书所涉及的学科是否也随之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倘若有了变化,这些书籍又如何传递给读者最准确、最新的信息?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针对这一问题支出了些许巧招。当再版《人类的起源》一书时,曾发现某些陈旧、甚至被后人所推翻的结论,该书的译者之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院士得知出版社将再版此书时,表示了反对。吴新智解释道,因为这本书出版至今已有12个年头,在此期间,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有了相当显著的发展,发现了不少重要的化石,出现了不少新的成果,这本书不适宜再版。对于这一问题,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吴新智针对其中的比较重要的需要补充的内容,写了一篇5000多字的再版前言。比如说,在该书的第一版中作者曾写道:“200万年前的化石记录稀少,再向前追溯到早于400万年前,则是一片空白。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化石都出自东非。”吴新智告诉记者,在该书脱稿以后,古人类学家连续报道了不少更早的和重要的早期人类化石。在再版前言里,吴新智将这一问题的新结论的有关论据陈述于其中,以告知人们此后新的发现。当然,5000字是远远不足以道出12年里这门学科的发展进程的,吴新智也只是将重大变化叙述于之中。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飞速运转、信息爆炸的网络了解到更多前沿信息。还有些其他的书籍也采用了与此类似的方法,在书后附有译者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