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谟其实不是真正的美食家,虽然他写了不少有关饮食方面的文章。丕谟最初写这些文章,实在是为了应付各方约稿,被逼急了,出去吃饭,正好有了素材,于是饭桌上人家一门心思吃饭,他却一心两用,一面吃,一面记,有时还拉着我一起记。
丕谟的饮食文章“既谈吃的趣味,又谈吃的掌故,又谈吃的学问,还有饮食中折射出来的世事兴衰,浓浓人情”,加上文风轻松,“融饮食文化于闲聊之中,寄人生情味于可读之里”,所以很受读者欢迎,由此并被人们套上了一顶“美食家”的桂冠,和真正的美食家林苛步、江礼旸两位先生一起被称之沪上最具权威的“美食三剑客”。有趣的是,他后来竟还被推选为上海食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
丕谟以为,民以食为天,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维持生命,要努力工作,要享受生活,每天都要和吃打交道。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让人们感受到吃的享受,食文化也应运而生,丕谟的饮食文章也折射了当今社会的风貌。
今年暑假,承上海远东出版社的青睐,要将丕谟的饮食随笔结集出版,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于是本人便欣欣然地将丕谟所有的饮食文章梳理一遍,又经一番调整、补充,终于有了眼下这套“洪丕谟饮食随笔”。其中《上海美食寻踪》着眼于上海本地美食,全书分为“上海滩各地特色菜馆 ”、“特色专吃”、“品味西菜”、“素斋面点”、“美食街景”等五个部分;《文化食旅》着眼于上海之外的各地美食和世界美食,全书又分“ 各地美食”、“环球美吃”、“节令食俗”、“吃喝学问”等四个部分;《果蔬茶点录》由书名便可以知道该书着眼于蔬菜水果茶饮点心,全书则又分“瓜果情思”、“园蔬风韵”、“素食养生”、“茶饮点心”、“饮食杂谈”等五个部分。这套随笔收录了丕谟历年来所写的有关饮食的文章,因此无论用于闲情赏读还是专题研究,都能使读者一册在手而了无遗憾。
需要说明的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的十年中,上海的发展速度之快简直令人目不暇接,饮食行业同样如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天都有新店开张,每天都有旧店关门,加上市政建设、市容改建,丕谟笔下的一些酒家、饭店也有不复当年原址原貌的,比如坐落在曹家渡的原沪西状元楼,它的楼面早在前两年已被王家沙点心店盘下。考虑到丕谟的饮食文章着眼于吃出文化、吃出品位、吃出情趣,所以对于相关的文章,便依然保留原貌,不作调整,还望读者鉴谅。
“不必大吃大喝,小小一盘蔬菜、一杯清茶,人生吃福,就在其中了,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够吃出文化、吃出品位、吃出情趣。”丕谟如是说。
愿您喜欢这套“洪丕谟饮食随笔”。
姜玉珍于新百尺楼东窗 2006年8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