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话说中国》(全16册)已销售了190万套,销售码洋达1.3亿元。不仅创下了国内同类书籍销售的最高纪录,还在全国树立了响亮的品牌。
近一时期来,上海的出版业努力搭建面向全国的出版平台,成功推出了《古文字诂林》、《全宋文》、《话说中国》等文化积累型出版品牌项目,赢得了读者和文化界的交口称誉。
以品牌力量汇聚各地资源
作为建国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古籍整理项目,卷帙浩繁的《全宋文》的编辑出版过程是各地学者编辑交流互动的过程。《全宋文》缘起于1985年夏,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敢挑重担,制定并提出编纂《全宋文》的计划。同年9月,在全国首届宋代文学讨论会上,《全宋文》的初步设想得到了程千帆、姜书阁等的大力支持。翌年5月,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评审组会议正式立项,给予编纂经费资助。从此,20年来,在曾枣庄、刘琳教授两位主编的率领下,四川大学一些专家学者埋头于旧纸堆中,搜求、梳理、编目、点校、审稿……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接手《全宋文》的出版工作,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又一批专家学者加入审校工作行列。
《全宋文》总投资达1000万元,也是沪皖出版界交流精诚合作的结晶。安徽教育出版社曾与上海出版界成功合作出版过《朱子全书》。此次出版《全宋文》,是他们第二次与上海出版界联手打造大项目。新闻出版总署领导闻讯也对沪皖两大出版集团这一合作模式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很有借鉴意义,值得倡导。据悉,1000套,36万册装帧精美的竖排《全宋文》已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之际向全球发售。
请一流学者打造重点项目
1991年,由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倡议,《古文字诂林》作为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立项,委托华东师范大学承担编纂工作。编委会聘请了全国一流的著名古文字学家朱德熙、李学勤、胡厚宣、马承源、张政礍、裘锡圭、戴家祥、顾廷龙作顾问,借助全国古文字研究方面的人才资源进行编纂,历经14年的艰辛和探索,终获成功。基于《古文字诂林》在文化基础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特将《古文字诂林》确定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2001-2005年)重点规划中的重点图书项目。
借一流学者智慧打造重点项目,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在上海出版界并不鲜见。另外一套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历史普及性读物《话说中国》的出版,也汇聚了我国许多史学界一流学者的智慧。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李学勤担任本书总顾问,著名学者孟世凯、许倬云、刘修明等分别担任本书的故事主编或分卷顾问,还有不少在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投身于这个泽及后代的历史文化普及工程。
文化建设工程影响遍及海内外
上海出版界这些优秀出版物,不仅在出版模式上整合了全国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而且出版后还获得了全国性的影响。
不久前,《全宋文》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出版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评价说,《全宋文》的出版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文化成果,也是一项重大的出版工程;其学术文化价值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不仅功在当代,更会嘉惠后学。任继愈先生说:“《全宋文》很有用处,这么大的书,不只为查阅,还为研究,此书对研究大有好处。”朱瑞熙先生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大型宋人文献总集,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足资嘉惠后学。”
而《古文字诂林》的出版在国内外学界也引起了巨大反响。学界专家认为《古文字诂林》在学术研究和编辑出版领域大胆创新,实现了多项第一,是上下三千年历史中各类古文字形体的集大成,也是千百年来历代学者关于古文字研究成果的集大成,是“里程碑”式的专著,将“长时间惠及后学”。
《话说中国》丛书被中宣部列为 “民族精神史诗工程”,还专门为该书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出版发行座谈会,任继愈、徐惟诚、苏叔阳等历史学界、教育界和出版界的50余名专家学者高度评价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