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日前在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该奖项是2005年《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出台后,我国出版界的首次国家级评奖,因其规格之高、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而广受关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5个图书奖、6个图书提名奖的好成绩,引起了出版界的关注。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此次的获奖图书只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众多优秀出版项目中的一部分。这些图书的背后,是“世纪”多年来对精品群体的倾力打造,也透出他们对文化大项目的长远规划及出版价值链的成熟运作能力,更是对自身所担负文化建设使命的坚持。 大型项目 长期积累 上海“世纪”此次获奖的图书都是大项目、大工程。其中有大型古文字考释工程《古文字诂林》、超大型断代文章总汇《全宋文》、明代全国性地理总志《肇域志》、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研究》、新世纪普及版《十万个为什么》共5种,而另外获得提名奖的6种图书也都是大部头的作品。这些超大型出版工程,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深呼吸”,必须“沉下去”。也就是说这类大型出版项目需要长期的文化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简单的“短平快”,只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是很难问鼎这些奖项的。据悉,像《肇域志》从1982年开始启动点校工作,到2004年成书,历经2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方才面世。这都需要有一种文化理想、文化追求。 成功运作 “双效合一” 大的出版项目往往出版周期长、销售周期也长,怎样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合一,一直困扰着不少出版单位。对此,把“努力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作为使命的世纪集团很有心得。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成功运作“双效合一”的大项目,“世纪”有三大绝招:第一是内部资源与平台资源。“世纪”有着优秀的编辑队伍、完善的编辑平台、健全的营销网络。集团内部通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资源整合、打造产品线、品牌建设,具备了发掘大项目的眼光及深入开发运营的实力;第二是外部资源整合能力,世纪的品牌已经充分获得了读者的支持和认可。同时“世纪”拥有丰富的学者资源,大家认“世纪”这块牌子,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第三是国家的支持,国家出版管理与规划部门对世纪出版集团策划运作大项目的能力高度肯定,很多大项目都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正是这些,使这次获奖的许多图书实现了“双效合一”。 重新起步 长远规划 现在,成绩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已然成为新的起点。该集团总裁陈昕告诉记者,在未来的三到十年间,世纪集团共有国家出版规划和地方出版规划150个项目。在“十一五”期间,世纪出版集团列入国家出版重大项目的选题有近90项。在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背景下,世纪集团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包括10个大门类、26个大型项目、80余个子项目的长远规划。其中包括大型文献编纂整理出版项目《盛宣怀档案全编》(一亿字)、《清人诗文集丛刊》(800册)、《中国历代货币大系》(12卷)等煌煌巨著。还有2007年受中宣部委托,与中国出版集团共同承担“哲学社会科学经典总汇”出版项目;受新闻出版总署委托,参与规划“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古籍善本丛刊”,这两个项目都是超大型的国家出版工程。另外,世纪出版集团策划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研究丛书”即将推出中文版,明年英文版也会紧跟着推出;“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也将继续推出逾100种新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