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今年4月15日的下午,纽约的天气稍稍有点热。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讲堂里却拥挤了200多名听众,他们正在听中国知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精彩的演讲不断引起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演讲结束了,一个美国华裔青年走了上来,他激动地对刘心武说:“虽然没有完全听懂,但您的普通话很好听!这么好听的中国话像音乐一样,让人很感动。”这让为演讲做了精心准备的刘心武真不知说什么是好,它也生动反映了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四大名著的了解程度。
“仿佛一滴雨水,落入浩瀚的大海”
刘心武先生的这趟美国之行吸引了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媒体纷纷以《刘心武美国讲“红楼”受欢迎,掀起古典文学热潮》、《刘心武“揭秘红楼”在美演讲反响强烈》等为题做了报道,详细描述了演讲当天的盛况,比如“当地‘红迷’争相前往。开讲之前,整个讲堂就已经座无虚席”;“刘心武的访美讲座在美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古典文学热潮,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刘心武将要在哥大举办讲座的消息”;“哥伦比亚大学将4月15日定为‘刘心武日’”……一时间,让人感觉美国人一下子痴迷上了《红楼梦》,对中国的古典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果真如此吗?
刘心武给记者讲述的却是不同的情形。“那天,纽约有几百种文化活动同时展开,有一个关于吴哥窟的研讨会,还有一个东欧的作家在签名售书……”由于是中文演讲,200多位听众几乎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算上拉美裔的美国人,大概只有10几个非华裔美国听众,中途有一个白人退场。“《红楼梦》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不少年轻华裔听众在美国生、美国长,对《红楼梦》也是一知半解,“他们想感知一下母国的文化”。
刘心武告诉记者,美方举办讲座的目的不是向美国人宣传“如何正确无误地理解《红楼梦》”,而是意在以通俗生动的演讲,让一般美国人知道“中国有个伟大的作家曹雪芹写了部伟大的小说”。当天,没有能用英文演讲让刘心武感到非常遗憾。“语言是中美文化交流的重大障碍之一。”当记者问到这次去美国讲《红楼梦》对中美的文化交流能起到什么作用时,刘心武形象地回答说,“仿佛一滴雨水,落入浩瀚的大海。”
在美国访问期间,不少地道的美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无知让刘心武感到非常惊讶。“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在得克萨斯州,居然还有美国人问我,中国的女人是不是还裹小脚,男人是不是还留着辫子!”
书店难寻四大名著踪影
在美国待久了,其实并不难理解刘心武先生的惊讶。中国的四大名著在美国书市上还属“象牙塔尖”类的作品,一般美国书店里很少见到它们的踪影,似乎正在兴起的“汉语热”和“中国热”尚未上升到中国古典文学这一层面。走进一般的美国书店,看到最多的中国书籍当推《道德经》、《孙子兵法》、风水和烹饪类读物,以及同“文革”有关的小说和资料性图书。
前不久,记者来到华盛顿著名的史密桑尼博物院所设的书店,找遍中国文学书架,只看到一套美国企鹅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红楼梦》(该版本采用《石头记》作书名)。书店职员告诉我,根据电脑记录,书店以前曾进过《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但是不知为何书卖完后就没有再续。由于只有为数很少的专业书店有英译本中国四大名著出售,一些读者只能从网上订购。
在四大名著当中,发行量最大的是美国作家赛珍珠当年翻译的《水浒传》,英译书名是《四海之内皆兄弟》。1938年,赛珍珠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所致答谢辞便是以《中国小说》为题。她说:中国的古典小说与“世界任何国家的小说一样,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之作”。《四海之内皆兄弟》登上美国当时的畅销图书榜,但译本中还是有不少错误。比如书名翻译就受到过鲁迅的批评。对一百零八将的绰号,也往往望文生义,比如将花和尚鲁智深译为“Priest Hwa”(花牧师),将母夜叉孙二娘译为“Night Ogre”(夜间的怪物)。
相比之下,功夫了得且又有幽默感的美猴王对普通美国人更有吸引力,很多美国人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英译本为《猴》,其他译本有《猴王》、《猴子历险记》、《猴子取经记》、《侠与猪》、《神魔历险记》等。可惜的是,《西游记》翻译成英文后,很多深藏的典故和寓意便流失掉了,令著作失色大半。由杰纳尔翻译,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在各译本中颇受欢迎,但一些美国读者反映,该书的印刷质量和装订工艺似乎还有待提高。
至于位居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美国的高中和大学世界历史课本都会提到,说它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这些教科书往往会通过介绍《红楼梦》来描述大清王朝走向衰落的过程。《红楼梦》在美国被有的书评家称为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般来说,美国人对宗族观念较不重视,而《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家庭成员关系和众多人物名字,让美国读者一头雾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