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出版社:搞好关系才能共赢 “作者和出版商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共同打造出一本成功的书。要做到这一点,出版商和作者及其代理人之间公开透明的交流是关键。”
导致作者跳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用代理人亚历山大的话说,是“忠诚”。一次成功的出版运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和编辑之间的亲密关系。有时候,如果编辑跳槽,作者也会追随自己喜欢的编辑跳槽。这也是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斯跟随出版商尤苏拉·麦肯锡转投时代-华纳旗下的原因。麦肯锡是世界上第一个读到《马语者》The Horse Whisperer手稿的人,而后来这本书的畅销也有赖于麦肯锡在1994年法兰克福书展上的大力宣传。
麦肯锡说:“作者和出版商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共同打造出一本成功的书。要做到这一点,出版商和作者及其代理人之间公开透明的交流是关键。”
尽管如此,作者最好不要局限于和某位编辑的友情,而要着眼于和出版社打好交道。对出版社来说,如果想在日趋保守的市场上留住自己的王牌作者,最好也同样着眼全局。在这方面,和苏菲· 金索拉、吉利·库珀、弗雷德里克·福赛斯等畅销作家长期保持合作关系的环球出版公司就做得很好。不论职务高低,该社任何作家都能跟出版社的任何人打电话,这样作家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公平对待。
代理人古德温说:“出版公司内部的步调越来越一致。当出版社认为某位作家的作品有价值时,就会调动一切资源,从营销、设计到宣传、定价都制定最佳方案,以确保书的成功。”
蛇尾出版社的出版商艾尔顿尖锐地指出,金钱的力量更能激发一个出版社的销售团队“全力以赴”;在艾尔顿看来,书卖得越好,销售人员就越尽职尽责。然而,艾尔顿同时也强调了另外一个因素的重要性,那就是出版商与作者之间的协同合作。例如在打造《我们需要谈谈凯文》一书时,蛇尾出版社和作者施赖弗的合作堪称天衣无缝。这本书拥有别出心裁的封面设计,并且在内容上,书评人也把它看作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
走还是留? 作者跳槽还需三思 如果作者跳槽,再版书目的版权往往要留在以前的出版社,这就意味着这些书永远都失去了借新作品的促销迎来销售第二春的机会。
当代理人、作者和出版社合作融洽时,作者就应该潜心创作。詹森·史密斯提醒到:“过于频繁地跳槽极不利于作者的创作。”斯科特·科尔也说:“随着市场日趋保守,作者和一家出版社保持长期合作非常重要。”
亚历山大也认为,作者最好不要跳槽,除非“迫不得已”,例如出版商不再看重某位作者,或者某位作者已经成为“文坛巨擘”,而原来的出版社不能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亚历山大有此顾虑是出于对再版书目重要性的考虑:如果作者跳槽,再版书目的版权往往要留在以前的出版社,这就意味着这些书永远都失去了借新作品的促销迎来销售第二春的机会。 不过,仍然有几位作家幸运地得以带着自己的再版书目成功跳槽。少年畅销书作家刘易斯·莱尼逊最近从小型独立出版社Piccadilly跳到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后者允诺逐步买下莱尼逊的再版书目。尼古拉斯·埃文斯的前东家环球出版公司也同样慷慨:环球出版公司同意将埃文斯的再版书目交接给时代-华纳公司,甚至还同意让渡《裂痕》(The Devide)一书的平装本发行权。
受种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古德温感到出版业一向遵守的“忠诚”规则已经成了明日黄花;尽管作者的流失让他“大伤元气”,他还是选择义无返顾地“坚决”维护作者跳槽的权利。蛇尾出版社的出版商艾尔顿也达观地看待施赖弗的离去。他说,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向施赖弗张开热情的双臂是“作者20年来孜孜不倦创作应得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