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最担心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是蔬菜中农药高残留,“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市民食品消费常遇到问题中排名第一。昨天,本市首份“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报告”正式出炉,结果显示,九成市民遇到食品消费问题时都只是自认倒霉,不会进行投诉维权。
市食品药品管理局与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联合开展的这项调查,覆盖了黄浦、卢湾、徐汇等15个区县,共抽查了1500户居民家庭。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风险的同时,对本市食品安全现状持基本放心的态度。市民最担心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多选题):蔬菜中农药高残留(86.1%)、病死牲畜肉(74.5%)、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59.3%)、水产品中添加剂(59.3%)、水产品中添加禁用化学物质(49.8%)、注水肉(42.7%)、食品中毒(37.3%)。
对于谁来保障家庭食品安全,谁对此承担主要责任,市民中认为供应商和政府的比例最高,而认为是家人的为数不多。
调查显示,市民在食品消费中最常遇到的三大问题分别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假或夸大宣传;以及食品在保质期内变质。另外,虚假或错误的标签标识、包装不合格以及食用后有不良影响等问题,也占了一定比例。
然而在遇到食品消费问题时,本市市民多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不进行投诉维权的竟高达88.9%,其中“只得自认倒霉”的占42.1%,想投诉但不知道该向哪投诉的占26.7%。在投诉维权的市民中八成以上受到过有关方面的答复,答复的满意率在五成以上。
对于市民家庭食品安全行为的调查显示,多数市民无论烹饪还是就餐前均有洗手的习惯,“从不这样”做的仅占3.1%,约五成的市民能够坚持科学洗手的方法。多数市民能够注意洗涤清洁瓜果蔬菜,但相当一部分人在清洗蔬菜水果上的残留农药显得马虎。多数市民将食物彻底煮熟才食用,食用隔夜的冷饭、冷菜前也会加热到煮沸。八成市民将食品冷却后包好再放入冰箱,六成以上的市民会把果汁和鱼肉禽等分开摆放,但习惯将冷冻食品放在冷藏室内并用微波炉解冻的却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