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盛宴”奉献佳肴

1995年以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使一种文化行为──阅读,成为举世共享的一场“精神盛宴”。如果说读书的人们是“盛宴”的享用者的话,那么出版者就好像是为“盛宴”奉献佳肴的“庖丁”了。
  我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奉献出什么呢?洋洋800万言的牛津《技术史》──这可不是供人浅尝的“小菜”或“甜食”。国际权威刊物赞誉它“对技术家、历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通的读者而言,是学习和激发兴趣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此言委实不虚。为此本社同人与译者、审者一道为其中文版费尽心力,真所谓“书香任人品,甘苦我自知”也。
  同样够分量的还有这套《竺可桢全集》。或许可作这一类比:《竺可桢全集》就是科技和教育领域的《鲁迅全集》。正如《鲁迅全集》不只是“德先生”的写照那样,《竺可桢全集》也不仅是“赛先生”的画像,它们都是了解近现代中国的极珍贵的文本。而且经久耐读,如竺老的《说云》(1932年)一文,谈云之组织及成因、云之类别、云与雨之关系,最后以云之美压轴:“且云霞之美,无论贫富智愚贤不肖,均可赏览,地无分南北,时无论冬夏,举目四望,常可见似曾相识之白云,冉冉而来,其形其色,岂特早暮不同抑且顷刻千变,其来也不需一文之值,其去也虽万金之巨,帝旨之严,莫能稍留。登高山望云海……毕生所未寓目,词墨所不足形容,则云又岂特美丽而已。”如此科学美文,真令人一唱三叹。
  科教社《哲人石丛书》的当代科技名家传记,继《展演科学的艺术家──萨根传》、《为世界而生──霍奇金传》之后,贝尔的名著《数学大师》亦将与读者见面。科学文化方面则有《古代希腊科学》、《科学哲学》等佳篇。至于《爱因斯坦恩怨史》,则将和已出版的《恋爱中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毕加索》、《爱因斯坦奇迹年》、《相对论的意义》一道,为纪念相对论问世百年而增添新的书香与情趣。

  (本文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