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 1999年以一篇《杯中窥人》获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0年因学习成绩亮红灯,而退学开始专职写作。同年推出长篇小说《三重门》,引起一场关于少年写作的大讨论,《三重门》发行量超过100万册。2004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长安乱》,起印40万册。目前,游历于世界各地赛车。
王正 14岁,现就读于北京2中。5岁时父亲将文言文名著《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念给他听,从而对武侠小说产生兴趣。后通读梁羽生、金庸、古龙作品。曾用笔名梦轩在网上撰写评论等各类文章,爱好沉寂唯美风格的作品。近日出版的武侠小说《双飞录》为其正式出版的处女作。
何员外 真名龚文俊,生于1981年11月,上海理工大学2002届电厂热能工程本科毕业,网文《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颇有影响。曾为动画片《帅狗黑皮》撰写剧本,为情景喜剧《都市男女》、电视系列剧《长大成人》担任编剧。近日,出版武侠小说《何乐不为》。
戴漓力 江苏镇江人,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三年级学生,已出版长篇小说《铃儿响叮当》、《忘归箭》,曾创作越剧剧本《落梅风》。最新长篇小说《胭脂红》,自称是一个充满着童话色彩的古代浪漫爱情故事。据悉,目前,正在努力创作东方哀艳色彩下的悬疑神秘掺杂恐怖的小说……名字暂时保密。 1、一般来说,作家选择的写作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这次为什么会选择武侠小说来作为你的表达方式? 韩寒:我觉得大家思维不够开放,认为发生在古代的、死两个人的小说都是武侠。我觉得《长安乱》不是一本武侠小说,而是一本很普通的小说,跟我别的作品没有什么区别。我不写现代生活是因为容易被人对号入座,对我的日常生活很不方便。
王正:选择武侠小说这种文体是一种几近自然的选择。其实武侠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架空了世界,诸般势力强弱及立场均为作者杜撰。虽比现实题材需要更多的想象和对时代背景的整理,但却更为自由。而且,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角色的道德观、价值观也有所不同。尝试创作此类作品会使自己的思想趋于成熟,也是一种恰当的表达途径。
戴漓力:武侠小说只是我表达方式之一,我写过很多类型的作品。我只是很偏好中国乃至东方的古典的背景和感觉,所以小说通常写的是古代中的另一个虚幻世界,这样里面自然会有马车、酒馆、罗带当风,会有刀剑或者类似古代器皿。一定要把我定到武侠小说的分类中去,这让我很为难,也很无奈。
何员外:我一般是先选择表达方式再选择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是由表达方式去决定表达思想。这次选择武侠是因为当时觉得选择一个跟前一本小说不一样的时空会很有意思。
2、你自己之前阅读过哪些武侠小说,最喜欢谁的武侠小说?除了阅读武侠小说以外,你还读哪些小说? 韩寒:我从没有看过武侠小说,只看过一些武侠电视剧。别说不读武侠小说,我连小说都没怎么看过,我只读汽车杂志。
王正:我自己阅读了梁、金、古三大家的全集以及温瑞安的部分小说,比较喜欢悲剧氛围和时代气氛刻画得宜的《白发魔女传》。也很喜欢言情和欧美主流奇幻文学、狄更斯的小说和红楼梦、封神演义、西游记等。
戴漓力:我奶奶是武侠迷,她有无数的武侠小说。而这些小说,我全部都看过了。除了武侠小说以外,只要好看,能吸引我的,我也全都看。
何员外:金庸小说全集,最喜欢金庸的武侠。除此以外,比较喜欢小非、王朔等人的作品。
3、谈谈你对武侠精神的理解? 王正:曹雪芹曾说:至若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内容终不能涉于淫滥以至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我想如果武侠作者一味追求救国救民,民族大义和以现代标准而言较为陈旧的观念,武侠小说就会停滞不前。从蜀山剑侠的修仙到现在的练武就是一个明显的跨越,我的观点是以武侠文体表达作者思想,在传统的行文上加以创新。
戴漓力:其实我之所以会喜欢武侠小说,主要是被小说中很有意思的另外一种世界所吸引,而不是武侠精神。
何员外:武侠精神是一种道德品质,比法律规则更加细化、模型化。
4、作为新一代武侠作者,上一代的武侠作品对你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你的“武侠”作品与传统的武侠作品有什么不同?
王正:我的小说在改进句式和表达新思想上与传统有所不同。在行文方面主要是在遵循传统行文的基础上加长句式,不刻意区分中外行文差异,力求沉寂唯美,不掺杂时尚词语。在新思想上不以传统自居,时刻检验新观点,以较为传统的行文方式,诠释新一代的思想。
戴漓力:语言风格、故事构架、悬念设计等等应该很多吧。不管怎么说,我还是看了这么多的武侠小说,各种风格作者的都有很多,影响肯定全部都有。不过我个人觉得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电视剧和漫画。至于不同,我想是在画面感的区别上,我们这一代都是在强大的影视媒体攻势下成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