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入学三岔口家长钱往哪儿砸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组成了教育投资战略的五大战役,作为这个战略的指挥官,家长们如何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和力量,在教育投资这个战场上打出一场漂亮的胜仗?初中教育尽管是免费的义务教育,但面临孩子所升学校的三大选择,一些有长远理财观念的家长,已经开始进行教育资金的统筹规划了。
    选择一所家长理想中的初中学校,事先应充分地进行投入与回报的计算,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可变因素,做好计划,才能在初中教育投资这一战役中稳操胜券。
    教育投资作为家庭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是我们一生都要面临的一笔账。本刊曾对同属于非义务教育的幼儿园和大学的花费问题做了详细的报道和分析,《大学生一年要烧多少钱》和《幼儿园一年开销几何》为你分析和计算了幼儿园和大学的教育费用,作为这个系列报道的继续,本文将帮你算算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所要支出的费用。

初中教育投资备受关注    按常理来说,初中教育是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投资的主体是国家,所有适龄学生都可以根据《教育法》的规定接受免费的国民教育,家长是不需要在此阶段付出很大费用的,但目前的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本刊最近接到很多读者的询问,社会上也有很多家长异常关注初中生的教育投资费用问题,为何初中费用一时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呢?
    近年来,上海市取消了初级中学的重点制度和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制度,根据就近分配的原则、采用电脑派位的方法,解决各区学生的初中就学问题。同时解散了一大批重点中学的初中部,这些被解散的初中部大多依托原来所属的高中重新成立了独立的初级中学。由于历史、社会等各种原因,那些原属于重点中学的初中的教学质量相对较高,而一些普通初中则相对较弱。教育资源的质量是不均匀的,而升学制度却给学生们制订了一个完全公平的没有选择余地的规则,显然,这样的搭配造成的结果还是不公平的。在过去的考试升学制度下,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进入较好的初中,而现在,如果他没有受到幸运之神的垂青,那么他只能服从分配,进入一所自己不理想的学校。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不平衡心理,所以在既定的制度下寻找边缘区域,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人为改变规则确保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了家长们最迫切的需要。而人为改变规则的成本是巨大的,一些有长远理财观念的家长已经开始进行教育资金的筹划。

初中入学三岔口    钟先生的孩子目前是某小学的五年级学生,今年夏天即将毕业,孩子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钟先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属于中等水平,夫妻俩都是公司职员,月收入6000元左右。眼下正是家长们为孩子升学积极筹划、四处奔走的时候,所谓“先下手为强”,一些打定主意的家长早就开始为孩子的择校问题活动起来了。但是,面对孩子的升学问题,钟先生却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彷徨之中……
摆在钟先生面前的三条路: 

方案一: 顺其自然,服从分配。    优点:  省心省力,费用不是很高。
    固定成本投资:  公立初中没有学费,每个学期收取一次的代办费,其中包括书本费、课外活动教育费和保健费,各个学校的具体数额有细微差异,但总体平均水平在400元/学期左右,另外,收取杂费50元/学期,伙食费100元左右/学期,服装费500元左右(春夏秋装各一套)。这些是扣除了补课费等最基本的在校费用,4年总计4900元。
    前提: 愿意把孩子进入好学校的机会交给随机的电脑操作,或者是抱定了“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信条。

方案二:  花高价,进民校。    优点: 市场机制,手续简便,教学质量和整体素质较高。
    固定成本投资:民办学校的学费从3000~5500元/学期不等,依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同而异。其他费用根据教委的相关规定与公立学校基本持平。如果以4000元/学期的学费作为平均标准,4年费用总计: 32000元+4900元=37900元。
    前提: 经济条件较为优越。

方案三:  通过特殊渠道进入理想的公立学校。    优点:  教学质量有保证,学习效果好。
    固定成本投资: 基本费用与普通公立学校一样,但是往往要交一次性入学的“赞助费”,通常在2万~4万元之间。一次性入学费用按平均2.5万元计算,费用总计: 4900元+25000元=29900元。
    前提: 能与学校沟通,有一定的关系介绍。
面对这样的三个选择,像钟先生这样的家庭通常会感到相当困惑,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如果像从前那样采取考试录取制度,孩子免费上好学校的机会很大,即使考不上也没什么遗憾。可是现在如果服从电脑分配,分到不理想的学校又感到不平衡; 去民办学校,一是费用高,二是对他们的教学质量没有十足的把握; 择校去好的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当然是信得过,但是疏通关系却很难,还要搭上一笔人情费。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