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上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指出,中国近年来的贸易条件恶化,是汇率扭曲和通货膨胀水平相对较低造成的。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宋国青建议人民币升值5%。
如果央行确定要对人民币汇率作出调整,可能采纳的一个方案是,通过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band),引导人民币升值5%,由目前的1美元兑8.277人民币升至1美元兑7.887人民币;今年底到明年底之间,再进一步将允许人民币浮动的区间由目前的5%扩大到10%。
报道说,在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同时,政府也在考虑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机制--在今年年底前,放弃人民币盯住美元的现行做法,改而与“一篮子货币”挂钩。
在“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下,央行将选择几种与本国经贸关系密切的经济体所使用的货币,按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设定比重,组成“影子货币”,作为本国货币紧盯的对象。
目前,新加坡和印度都实行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汇率机制。较早前已传闻,中国如果也采用这个做法,那人民币紧盯的“一篮子货币”,可能会由美国、日本、欧盟、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这10个经济体的货币组成。
由于美元近年来的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关注。一些国家公然或私下批评人民币汇率的“人为扭曲”,让中国的出口企业享有对他人不公平的价格优势。
七大工业国财长刚在几天前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呼吁“本国货币汇率不具弹性的主要国家或经济体……应当提高汇率的灵活性”,矛头明显指向中国。
除了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造成维护现行汇率政策的成本不断提高。首先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导致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的金融体系,增加了货币政策制定者宏观调控的难度,并带来经济过热的隐忧。
另外,由于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中国对石油、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的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大手笔在海外投资铁矿、油田、铝矿的消息更是频频曝光。人民币升值将可降低这些进口和投资的成本。
不过,中国国内对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仍有分歧。一些人士担心,人民币升值可能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进而引发通货紧缩,造成本来就已经十分严重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