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音像市场最大的新闻莫过于《英雄》音像的拍卖权。1780万元的天价,无疑坚定了广东伟佳、飞仕公司为电影衍生品创造最大赢利的决心。但是,当我们观看影碟时却出乎意料地发现,出版商竟然没有在碟片中加进跟片广告,据业内人士透露是由于出版商和广告代理商因价格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最终放弃了《英雄》碟片的跟片广告。虽说制造商损失了一定的赢利空间,但对于观众来说,却得到了一种真正的享受。
影碟中的跟片广告为出版商赚取利润本无可厚非。但是,有的碟片中的跟片广告让观众“无法忍受”。前些日子,一家音像发行公司,为了并不丰厚的广告收入,将某酱油广告加在了适合儿童看的碟片的开头。观众在看到正片之前,必须耐着性子忍受3分钟的酱油广告,而且无法快进和跳过,结果是该片被小观众戏称为“酱油版”。
影碟和电视节目不同,观众在购买影碟时已经支付了费用,没有必要忍受强加的广告。加了这样的广告,其结果不但破坏了音像公司自身的形象,从更广的意义上说,也败坏了音像产品的声誉。
国外对于电影衍生品的开发以及跟片广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制作公司在影片拍摄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创作人员进行访谈,在拍摄现场进行幕后花絮纪录片的拍摄,将这些片段连同和影片有直接关联的产品广告一同加入碟片,这样让人接受起来就容易些。
音像是一个拥有广泛需求的产业。但由于目前市场还不够规范,使一些正版音像产品的赢利幅度缩小,作为音像制品企业,决不能因为一点点的蝇头微利,而使已经培育起来的品牌受到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