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义》是一部既面向大众、又具备相当学术内涵的江南文化研究论集,由胡晓明教授主编,十余位上海各高校学者合力撰写,生动而立体地讲述了江南由古到今的历史变迁,呈现出江南的多元文化魅力。
全书以“江南大义”的概念为线索,从江南的刚健、深厚、温馨、灵秀四大特质出发,全方位挖掘江南的文化渊源、诗词歌赋、艺术成就、建筑古迹,多层次地表现江南之美。采用一人一篇的形式,融入江南文学文化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文献材料,深入浅出,将流动的江南文化从学术圈带给广大读者。
熊月之、方笑一、杨焄等三位著名学者倾力推荐
 《江南大义》 胡晓明 主编 学林出版社
本书主编胡晓明教授不仅精研学术,也在水墨画上颇有造诣。本书的封面、辑封以及部分内文插图均选用了胡晓明《梦里山河》系列水墨作品。一树、一叶、一扁舟,寥寥几笔,勾勒出江南山水的多样风韵。
图书封面整体采用水墨风格装帧,内外双封面都以《梦里山河》为底,书名烫印红金,作为点睛之笔。全书精选古代描绘江南景物或江南文人所绘的经典画作十余幅,并设计两组彩色插页,置于书前与文中,收录谢时臣《西湖春晓图》、唐寅《震泽烟树图》、文徵明《品茶图》等,图文并茂表现江南风光。
从江南的文学地名看刚健、深厚、温馨、灵秀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胡晓明 大地是一个大的图书馆。有人说,随便在江南挖一锄头土地,上面都有故事,都有诗歌,都有传奇的东西。所以地景的文化意义,不仅有强烈的视觉经验,而且有持久的心理体认;不仅是一时的观光感受,而且有历史的集体记忆;不仅是文献的书写记录,而且有鲜活的情感脉动;不仅是历史的过往痕迹,而且是民族的灵魂寄托。
屈原创造了湘水,谢灵运创造了永嘉,陶渊明创造了桃花源,王维创造了辋川,杜甫创造了草堂,东坡创造了赤壁,黄公望创造了富春江。如果没有这些人物,没有这些著名的诗人、艺术家、文学家、画家,这些地方很可能只是一条河、一幢房屋而已。一方面,诗人把他们的感情和意念投入特定的地景之中,使地景成为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地景也将历代诗人生命的记忆和情诗保存,而且可以增值,可以不断地再生产。钱穆曾经说过,中国文学有一个特点,作品中所写到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可以从地图上指出来。而西方的诗歌,大量故事是虚构的。西方诗歌最重要的一个源头即是《圣经》,它的资源大量来自《圣经》的人物故事传说。而中国的诗歌、中国的文学,它是大地的书写,是可以写实的。
每一个文学的地名都应该是多学科开掘的一座宝库。地名中包含着诗歌、散文、史传、故事、传奇,甚至还有戏曲、园林、绘画、书法、旅游、美食、文创、休闲等。而江南的地名又蕴含着怎样的风采?要了解这一点,我们要先讲讲江南的精神。
江南精神是什么?江南的文化的特质是什么?以及本书的书名提到的,江南的“大义”是什么?
江南大义有四:第一是“刚健”,第二是“深厚”,第三是“温馨”,第四是“灵秀”。看起来很简单的八个字,可是我认为唯一一个能够把这八个字、这四种美,全部都集于一地的,却只有江南。为什么?譬如“刚健”,北方也有刚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北方的刚健,缺少什么呢?它缺少“温馨”。江南是又温馨又刚健,无论是它的环境,它的人,都充满了温馨的意味。“深厚”,北方不深厚吗?中原文化有几千年的积淀,当然也非常深厚。但虽然深厚,又缺少一点什么?“灵秀”,它是光深厚不灵秀。江南这个地方很奇怪,又深厚又灵秀。
那么如何去看最具有刚健精神的一些文学地名呢?
江南有许多具有豪杰、悲壮意味的文学地名。伍相祠在哪里?在苏州。要离冢在哪里?在苏州。五人墓碑呢?也在苏州,在中学课本中就提到这个故事,讲述明代苏州的五位烈士,非常有名。
从伍相祠说起,春秋时期,伍子胥的爸爸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杀害了,古人对好儿子、好弟弟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完成父兄的遗愿。父亲和哥哥死后,伍子胥该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复仇,所以他到苏州去找了当时的吴国国王阖闾,让吴国成为南方一大强国,并打败楚国,把楚平王从地下挖出来鞭尸,完成了他的复仇计划。然而伍子胥的命运也很悲壮,他被后来的国王夫差打入冷宫。他对吴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让人把他的眼睛挖下来,挂在城门那里,他要睁眼看着吴国灭亡。
因为他的忠义,所以后来整个吴国的百姓都特别推崇伍子胥,而且他是一个移民,不是江南的土著。今天江南的很多城市都是移民城市,苏州有50%的外来人口,但是它的外来人口为这个地方创造了很高的价值。所以苏州也好,杭州也好,上海也好,江南也好,有非常大的包容性。任何一个地方来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扎根,都可以在这里贡献你的力量,而且江南人不会忘记你的功劳,江南对那些具有英雄气的人特别推崇。伍子胥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具有豪杰精神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