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3日,2024年上海好书半年榜公布,学林出版社《江南大义》入选2024年度“上海好书”半年榜!
 《江南大义》 胡晓明 主编 学林出版社
据了解,“上海好书”评选推介,继续参照“中国好书”选书和分类标准,按内容分为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普生活、少儿读物五类,优选以适合大众阅读为导向,体现上海出版专业学术见长优势和出版门类齐全特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畅销图书。此次上海好书半年榜共选入2024年上半年出版的30种图书,其中主题出版类3种,人文社科类13种,文学艺术类5种,少儿读物5种,科普生活4种。
专家推荐 江南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传承江南文化,是我们不可忽略的历史使命。《江南大义》汇集十余位学者,从刚健、深厚、温馨、灵秀四个方面,挖掘江南独特丰富的文化底蕴,直通江南文化的精神内核,勾勒出江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有助于关心江南文化传承的读者参考。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熊月之
本书提出了江南的四种特质,生动而立体地呈现了江南由古到今文化艺术的变迁,记录了江南的风土人情,为传承江南文化贡献了一份宝贵的力量,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感受、传播江南的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方笑一
《江南大义》是一部既面向大众,又具备相当学术内涵的江南文化研究论集,将深奥的学术研究转化为深入浅出的文字,把高校学者平日深思精研的诸多议题展现在读者眼前。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杨焄
名家点评 江南文化直到今天依然是“活着的传统”。《江南大义》使用了自己的方式去加以概括,但实际上我们还能从更丰富的层面去审视它。江南的历史记忆中往往糅合了文学的呈现和文化的想象,人们在这个地方会产生一种江南认同,唯有认同,才会发展,才能让江南与当代生活产生密不可分的影响。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陈引驰
本书提出了四种江南文化特质,在提出特质的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追问这些特质形成的原因。江南与其他地方相比,更加“开放、融汇、市场化”。江南的地缘空间处于环太湖水系,从古代到近代,都有高度的南北融汇能力,把中国和外部世界融合在一起,生生不息。
——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周武
我们不仅要从历史文献文学诗歌中寻找江南,更应实地到江南,沉浸式地从生活中考察江南。《江南大义》能够做到学术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个案相结合,文学研究与艺术探究相结合,在阅读中会对江南产生灵动柔美的印象。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杨剑龙
书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景观叙事”的概念。一般而言,有语言文字,图像景观,仪式行为的三种叙事模式。这对江南文化研究也同样适用。如今“沪派江南”的概念十分流行,除了长三角外,我们可以更多关注本土的源头叙事,上海是江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田兆元
“诗”“剑”“扇”“竹”“伞”等具象元素中,都蕴含着江南的多面与流动性,“推广地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护乡音的传承,随着文旅商快速发展,希望更多人在实地切身的游历过程中去感受一方水土的文化细节”。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未来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竺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