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发展动力。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是要寻求推翻这个社会的动力,对当代中国经济的分析是要寻求建设新社会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首先是制度的动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涉及三大动力:一是激发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动力;二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三是市场经济的活力。其次是需求侧的动力。市场化改革使企业发展受市场的调节,产生的市场竞争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在动力。宏观调控体制改革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力。其中,消费拉动力越来越大。最后是供给侧的动力。供给侧的结构、效率、创新和相应制度方面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在这些方面寻求发展的动力。
其五,经济安全,也就是规避经济风险。经济安全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宏观经济安全要求保持宏观经济均衡,防止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以及经济风险的国际输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经济安全问题比任何时候都重视,特别是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出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的双支柱调控。
现实中的经济安全分析还涉及规避微观风险,如市场(包括价格和汇率)风险、并购风险等。经济学的研究也从资源配置延伸到风险配置,例如现代金融学的研究从金融资源的配置延伸到各种风险工具的配置。经济学的风险分析,除了规避风险外,还有风险管理问题。对有风险收益的风险,不是规避问题,而是需要敢于冒风险。例如,创新有风险,但可能得到创新收益,企业家就是要敢于冒这种风险。再如,面对市场风险进行对冲,不仅可以降低风险损失,还可能得到风险管理的收益。这种风险管理也是经济安全分析的重要方面。
总而言之,经济制度、经济效率和效益、经济发展、发展动力、经济安全是经济分析的五个维度。经济运行难免遇到一系列的矛盾,例如速度和效益的矛盾,安全和风险的矛盾,公平和效率的矛盾等,但无论如何权衡与取舍,经济分析的目标都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