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0年到1980年,受过教育的美国工人的供给得到了极大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几乎是没有间断的。在20世纪早期,美国人的受教育程度的大幅提高,主要应该归功于一场草根运动,它推动了公立高中校舍的修建和教职人员的聘用。这不是因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命令或联邦政府施加的压力,当然也不是因为强大的地方利益集团的推动或强制性法律的驱使。在20世纪晚些时候,高中教育已经普及,高中入学率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时州立学院和大学的扩张就自然而然地使美国人的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
但是,受过教育的美国工人的供给,在大概1980年之后,增速就明显放缓了。在进入新千年之前的那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之所以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在美国本土接受教育的那些人受教育程度提高的速度下降了,而不是因为劳动大军中在国外出生的劳动力(移民)比例增大了。
我们这本书考察的是一个非同凡响的世纪。在这个世纪的许多年间,经济持续增长,技术不断变革,教育日益进步,甚至贫富差距也在缩小。本书将要分析的是一个独特的、创造条件的制度体系,它使得美国实现了教育大众化,并使得美国的教育水平远远超越了其他富裕国家——至少直到20世纪末期仍然如此。本书还将探讨:为什么20世纪大多数时间里,快速的技术进步并没有导致日益严重的经济不平等?为什么经济增长的成果,往往得到了更加平等的分配——至少一直到30年前都是如此?
这本书还剖析了一个当前许多人都非常关注的紧迫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济不平等已经再度加剧到与20世纪初相当的程度。我们将分别讨论教育涉及的各个方面对这种状况的反应,以及为什么在经历了延续好几代人的巨大进步之后,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却开始止步不前了。受教育程度提高速度的放缓,对处于收入分布最底部的那些人,影响是最极端和最令人不安的,特别是少数族裔受害至深。不过,积极的一面是,女性的受教育水平相对于男性有了很大的进步。事实上,在过去的30年里,相对于可比男性,在教育和收入上的性别差异的演变趋势,与过去30年来普遍加剧的不平等浪潮是背道而驰的。
这本书有三个基本主题——技术变革、教育和不平等;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而且主要体现在一种微妙的“赛跑”的关系上。在20世纪的前四分之三的时间里,受过教育的工人的供给不断增长,同时技术进步导致对他们的需求持续上升,但是前者快于后者,从而使得实际收入的提高伴随着不平等的减少。但是,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形势发生了逆转,不平等现象急剧恶化。或者换句话说,在20世纪上半叶,教育跑到了技术的前面,但是到了20世纪后半叶却变成技术跑到了教育的前面。就整个20世纪而言,技术的技能偏向性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技术变革的速度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不平等的急剧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更应该归因于教育进步的放缓。
昔日的优点到如今也许无法继续发挥以往的作用,这可能就是最近不平等加剧的部分原因所在。我们并不想鼓吹某种修复美国教育体系的特定方法,但是这个体系中某些方面的问题早就相当明显了。我们将以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来结束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