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技术的赛跑》导言(节选)

  20世纪初,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美国民众的平均生活水平也超过了英国——上一个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然而,这只是美国进一步崛起的序幕而已。美国与其他位居弟一梯队的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将不断扩大;即使美国的大门随时向全世界的穷人敞开,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也仍在持续提高。美国一直将这种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维持到了20世纪末,甚至更久。如果仅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那么20世纪完全可以称为“美国世纪”。

  20世纪也可以称为“人力资本世纪”。到了20世纪末,所有国家都已经在向大多数民众提供小学及更高阶段的学校教育了,即便是那些最贫穷的国家也不例外。相比之下,在20世纪初,甚至到了20世纪中期,许多国家(包括那些相对富裕的国家)仍然只向那些个人有能力负担的人提供教育。但是,美国却是一个异类。美国的教育体系一直不像欧洲国家那么精英化。从1900年开始(甚至可能更早一些),美国就已经着手在普通民众当中推广中学教育了;至于小学教育,美国更是早在19世纪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20世纪既是“美国世纪”,又是“人力资本世纪”,这绝不是历史的偶然。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经济增长就越需要受过教育的工人、管理人员、企业家和公众。现代技术必须被发明创造出来,并得到应用和维护,而且必须有大量有能力的工人来掌握它们。快速的技术进步是20世纪的根本特征,这一点早就通过各种途径展现出来了。正是因为美国民众在20世纪是全世界范围内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所以他们才能够在发明、创业以及运用先进技术生产商品和服务方面,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美国世纪”与“人力资本世纪”之间的这种联系,与教育在经济增长和个人生产率的提高中所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教育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与此同时,提高一个国家的全民教育水平,通常能够加快总体经济的增长。因此,作为在教育上投资最多,且在教育至关重要的这个世纪内完成了大部分教育投资的国家,美国发展成了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暗示经济增长只是一个完全依赖于教育投资的简单问题。如果真是那样,那么任何一个贫穷的国家都可以在教育上大力投资,再静静地等上几年,就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了。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在考虑了一系列重要的先决条件的前提下——比如,政府的类型、财产权利的保障等——确实可以直接从经济增长、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来讨论“美国世纪”与“人力资本世纪”重合这个历史现象。在教育上大力投资,获得更高水平的技术和生产率,进而就可以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更高的生活水平。当然,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不一定能够均等地分配给所有人,更高的平均生活水平也不一定能够转化为所有人境况的改善。

  如果上述关于教育在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的论断是正确的,那么迅速的技术变革也会在各个层面提高对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工人的需求。随着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所能提供的服务的需求上升,相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的收入将会上升。如果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的供给没有相应地增加,那么他们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就会扩大。如果社会中存在着从受教育程度最低到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不同群体,同时如果这些群体的相对人数比例固定不变,那么技术进步无疑将会加剧这些群体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将会扩大。然而,如果除了技术进步之外,受教育者的数量也增加了(可能还有质量也提高了),那么这种不平等就可能缩小。

  “美国世纪”经历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它原本也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不平等不断扩大的世纪,因为经济增长有可能导致一些人的收入大幅度增加,而另一些人则完全没有增加(或者,即便有所增加,也少得可怜)。当然,美国实际发生的情况与此完全相反。“美国世纪”的前四分之三是一个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与不平等不断缩小的时代。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得到了更加平等的分配。只不过,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不平等才突然大幅度恶化。不仅如此,平均实际工资的增长也放缓了。在20世纪的最后30年里,确实也出现过一些大多数美国人的收入都有所提高的美好时光(当然那些最富有的人的收入增幅要大得多),但是在更多的时候,收入最低的那三分之一人口的实际收入增长完全停滞了。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