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上海再期许:上海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
这些使命与任务,或是要为全国探一条新路、创一个样板;或是要让各地借助上海,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或是在更高的起点上构筑新平台,代表国家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又或是从一个特殊的切口,去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上海是党的初心始发地。当下,上海的党员干部正面对四道特殊的“考题”:如何始终保持创业初期的那股激情,在新的伟大时代创造新的发展传奇?如何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列,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如何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打造出长期可持续、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幸福,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
这四个问句,被称为“初心四问”,问及上海的发展方向,更问及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担当。
每一位上海的干部都感到责重山岳,面对眼前的舞台,需要拿出更不一般的状态。根据习近平的要求,他们应当“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在上海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他深情地说道:“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第二天,习近平乘坐上海中心大厦的高速电梯来到119层观光厅,俯瞰上海城市风貌。浦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上海40年发展景象跃然眼前。他感慨万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时钟再拨回2007年10月。离开上海赴中央工作前夕,回顾在上海的这段工作经历,习近平满怀感情地说:“通过这七个月的工作和生活,我深切地感受到,上海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上海的干部队伍是一支整体素质高、有战斗力的队伍,上海的各项工作基础都是很扎实的,上海发展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十多年过去了,习近平的上海故事,在上海人民心中,历久弥新;习近平的上海足迹,深深地印刻在上海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不断踏上这片热土,将新使命新任务交给上海。上海这座曾经创造过诸多奇迹的城市,必将用自己的行动,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

《千里江山图》 孙甘露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为上海文学界、出版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重点作品,也是著名作家孙甘露酝酿多年、潜心创作的一部以文学笔触为时代存真为人民放歌的全新作品,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进入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从中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用文学的方式去想象和呈现它的过程。作者捏土为骨、化泥为肉,将散落于历史尘埃中的信仰坚定者,重新聚起他们的精神和血肉。以陈千里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地下工作者,面对白色恐怖和生死考验,以忠诚与信仰、勇毅与牺牲,在危机四伏的隐蔽战线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千里江山图》创作、出版以来,先后入选中宣部全国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选题规划以及月度“中国好书”、“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好书推荐、“新华荐书”、光明书榜、解放书单、《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月度优秀畅销书等重要榜单。
作者简介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是著名的“先锋派”代表,他创作的《我是少年酒坛子》《呼吸》等多部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近十几年来,孙甘露倾力于文学阅读推广活动,热情拥抱和关注现实生活,他担任总策划的上海国际文学周和思南读书会影响广泛,构成了当代文学面向人民、面向生活的亮丽图景。
孙甘露调动了多年的文学积累和经验,在小说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内心世界的描摹上,进行了大胆的文学创新,引入更有现代意义的叙事技法,围绕一场生死决战,将重大使命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与重点人物的人生观、成长史、恩仇记共冶于一炉,展现出高屋建瓴、布局谋篇的深淳思考和娴熟笔力。小说还真实重现了上世纪30年代初上海、广州、南京的社会环境、市井街巷、风物百态。作者用其小说家视角和笔法,复刻了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也最大可能还原了中国近现代城市与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联系,在当代原创文学作品中第一次将“千里江山”的宏阔背景和“万家灯火”的微观视角融入主题创作。
作家孙甘露在《千里江山图》创作谈中谈及:
从根本上说,百年来,这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涌现了多少人,多少思潮,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从这样一个角度切入写作,从这样伟大的历史事件切入写作,从这些风华绝代的人物切入写作,是作者的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