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工作人员汇报说:“在企业设立上,自贸区实行一口受理制,原来要跑4个部门才能办下来,现在只要一个窗口就能解决,29个工作日缩短到4个工作日。”习近平一边察看企业证照,一边说:“方便了,效率提高了。”
在海关和检验检疫窗口,习近平仔细询问已经出台的创新举措,特别关注这些举措是否可复制可推广。他拿起检验检疫政策宣传小册子,饶有兴趣地一页一页翻看。年轻的工作人员说:“我们用漫画来解释政策,还推出了二维码,建立了微信服务平台,期待您也关注。”
这话引得习近平和大家一起开怀大笑,他说:“你看负责的领导们都在这里了,大家都要关注。你们这个服务很有创意,动脑筋、有责任心。”
在这次深入调研中,习近平再次告诫上海的干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希望试验区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把扩大开放同改革体制结合起来,把培育功能同政策创新结合起来,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再次来到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自贸区建设依然是重要话题。
除了肯定自贸区过去一年的改革成果外,他还提出了诸多新期 望,要求在自贸区扩围的新机遇下,上海更要在开放促改革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的这句话特别掷地有声。
2017年4月1日,辽宁、浙江、河南等7个自贸试验区挂牌。这是继两年前,广东、天津、福建3个新增的自贸试验区挂牌后,自贸区“朋友圈”再次扩容。
2013年9月29日那个初秋的早晨,站在微雨中等待的人们,对自贸区是干什么的,并不是全都明了。“这里有优惠政策吗?有没有免税店?”这些是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
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是,“这里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这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这里是种苗圃,而不是做盆景”。从一开始,可复制、可推广就是习近平的要求和期待。
【节选自《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二、大棋局中,上海怎么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