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7月创刊的《柯达杂志》是美国柯达公司在中国上海创办的以宣传、推销摄影材料为宗旨的摄影杂志,由上海柯达公司出版发行,沈昌培编辑,32开,月刊。1937年8月出至第八卷第八期,因淞沪会战爆发而被迫停刊。该刊以“提倡摄影学术,鼓舞摄影兴趣”为办刊宗旨,对于了解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摄影发展、柯达公司摄影产品、各地风景名胜、乡村和都市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上海书店出版社为弘扬海派文化、推动学术发展,现将该刊按大32开精装,分装五册影印出版,收入“民国期刊集成”系列,并将原刊文章篇名、照片名编制成总目录和人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利用。以下为历史影像研究专家徐家宁先生所作《柯达杂志》影印前言,有删节。

避开人潮汹涌的外滩,沿着南苏州路向西,在新天安堂的背后有一条不长的街道与外滩平行,路西侧与原英国驻沪领事馆相对,有一座褐色面砖的大楼,其原址是外侨在上海最早开办的剧场兰心戏院,故这座建筑被称为兰心大楼。对摄影术在世界传播有着巨大贡献的柯达公司就曾将上海分公司设在这座大楼里。
1888年,伊士曼柯达公司在这一年推出了第一款柯达相机。相机内部装有一卷可拍摄一百张照片的纸基底片,配备广角镜头和简易快门,底片拍完可寄回公司冲洗,柯达公司当时的广告语就是那句著名的“您只管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You press the button,we do the rest.)。广角镜头可以满足大多数场景的拍摄,结构简单的方盒子利于使用者上手,最复杂的涉及化学知识的底片和冲印部分完全不需要使用者操心,柯达相机掀起了自摄影术诞生以来的第一次摄影大普及,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方便的使用性深刻影响了摄影的历史。随着业务的拓展,1920年柯达公司开始进入中国。
柯达公司一直注重通过摄影文化的营造来推动销售,在进入中国后的营销思路也是如此:构建一种消费生态以促进産品的销售。1923年8月上海柯达公司创办了《柯达商报》,32开,月刊,内文中英对照。受众面向其代理商,内容主要是産品介绍、技术指导、营销策略、橱窗陈列、商品价格等。1937年7月该报停刊,共发行了十四卷共一百七十五期。1928年8月上海柯达公司又创办了《柯达画报》,8开,共四个版面。画报为非卖品,免费寄赠柯达摄影征求会的会员,非会员可到上海柯达公司或各地的柯达销售处索閲。除介绍柯达公司的历史和産品外,还介绍美国柯达公司工厂的生産流程和工序。《柯达画报》出版了七期后停刊,但两个月后便推出了升级版的刊物《柯达杂志》。
1930年7月,第一期《柯达杂志》发行,32开,月刊,由该公司的员工沈昌培主编。最初《柯达杂志》向所有的柯达摄影会会员免费赠送,第一期印了两万份,除寄给会员的数千份外,其余寄放在代理销售柯达産品的照相馆,送给购买柯达照相机和耗材的消费者。“柯达摄影会”由柯达公司组织,加入手续很简单,只要缴会费大洋四元五角,填好会证即可,而且能获得柯达公司的“第二号B字鹰眼牌镜箱一只和一百廿号柯达软片两卷”,外省人士若想入会,除了函寄会费以外,镜箱和胶卷的邮费另付,“江浙近省邮费三角,远省六角,川陕云贵吉黑香港各九角。”从第二卷第二期(一九三一年二月号)开始对外发售,全年十二期起订,不零售,含邮费“大洋八角”,从第二卷第九期(一九三一年九月号)开始零售,每期“大洋一角”。直到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该杂志出版了当年第八期后停刊,共出版八十六期八十五本,其中第三卷第二、三期为合刊。《柯达杂志》在第一期就开宗明义,指明这份杂志的面向是摄影初学者,“摄影术能陶冶性情,增长知识;非特为高尚之娱乐,抑亦教育之一助也。现今自习摄影者日多,而研究之机会甚少;关于摄影术之书报杂志,尤感缺乏。有志者独自研习,事倍功半;无心者稍受挫折,废然中止。为提倡摄影学术,鼓舞摄影兴趣计,如不得不有定期刊物之发行。柯达杂志之问世,即本此旨。閲者诸君,幸辱教焉”。而且在前两卷每期的内页刊名处都特别注明“自习摄影者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