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甫圣的《中国书法史观》

    明廷还设立过历史上少见的中央书法教育机构,选进士中优秀者为庶吉士,入翰林院修文习书,擢社会上能书者为翰林院习书秀才,给廪禄以进能备用,甚至还像现代大学少年班一样,举荐书法神童入翰林院深造。书法教育成效首先见验于科举考试,文徵明、董其昌均因早年书法欠佳,排名受到影响,要晋身一甲、二甲进士,更非“词翰双美”不可。现存青州博物馆的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秉忠殿试真迹(图 108),书体步趋钟、王,洋洋数千言一气呵成,不难窥见其深厚功力。明初承西晋以来的中书舍人制,永乐朝设内阁后,中书舍人入直以书写办事,其为帝王宠幸的书法样式,楷书为主,衍至行草,不仅影响到朝廷各部门,而且渐及省、府、州、县,成为遍布朝野风靡百年的流行书体。这种官倡书法,近人常与清代乌、方、光的馆阁体相提并论,并套用当时流行诗文中的台阁体以名之。实际上,明代早就赋予了“中书体”的习称,孙能传、方折子、赵崡等人的相关记载颇多,其师法晋唐而强调“丰腴温润”“雍容矩度”的书风特色,以及溯源于宋璲、沈度(图 109)而沿流任道逊、姜立纲(图 110)之类的迤逦轨迹,亦不难寻绎和体会。应该说,从书法教育到中书体流行,作为明代书法社会控制系统的泛滥现象,一方面接续了元代书统新阐释的势能,以法意相参、文质双彬的努力,使层积已久的形式意蕴获得了再一次重构,另一方面又消蚀着书法新阐释的价值内涵,在干禄功利驱使下表现为对时尚样式的因循,从而滑入与其期望相左的方向。这难免成为明代善书者众而大家鲜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 录

自序
第一章 书契
第二章 隶变
第三章 碑帖
第四章 极则
第五章 意趣
第六章 延异
第七章 源流
第八章 篆刻



《海派绘画史》
卢甫圣 著


    卢甫圣先生的《海派绘画史》是迄今全面梳理海派各种绘画形式及其勾连共生消长规律的高屋建瓴之作。全书分八章,近200幅图片。时间上起清末民国下至21世纪的当下,涉及传统绘画、西画、版画、连环画、漫画、月份牌画、年画、动漫、电影、装置艺术乃至今天的新媒体艺术,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包容性。此专著跳脱单纯的绘画史称述,立足社会史和人文史,以独特的角度和立场第一次对海派绘画做了最完整的梳理和论述,同时补充、完善、厘清了多条线索和人物事件史料,为研究中国美术变迁提供了其物质文化史、视觉形态史和思想观念史的多种演进信息,为美术史论专业人员提供了既宏观又深入,既复杂又有序的最新学术资源。



《美术序跋集》
卢甫圣 著


    《美术序跋集》系“中国美术研究丛书”之一种,为卢甫圣先生近四十年撰述的各类美术类序跋的精选结集,涵盖了古体诗词题跋、美术史专题研究、断代史研究、个案艺术批评与艺术现象述评等多种内容,跨越了绘画史、书法史、艺术文献、当代艺术、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元,涵盖面很广,既体现出作者治学思路的一贯性,也揭示了不同时期美术史学的一些前沿问题,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