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秋,原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随军北伐,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通过中山大学的中共组织,谋求校方邀请正在厦门大学的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时年,鲁迅45岁。
1926年10月27日,在广州女子师范学校执教的许广平致信鲁迅,盼望他速来广州中山大学任教。鲁迅回信:
“今天看见中大考试委员会名单,文科中人多得很……郭沫若、郁达夫也在,那么,我的去不去也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可以不必急急赶到了”。
后来,鲁迅又去信向许广平解释:
“其实我也还有一点野心,也想到广州后,对于绅士们仍然加以打击……第二是与创造社联合起来,造一条战线,更向旧社会进攻,我再勉力写些文字。”
鲁迅在1927年1月到中山大学任教。他告诉许广平,与郭沫若及创造社间的关系,是因为有好事者从中挑拨所致,如狂飙社的高长虹,“捏造许多坏话(如说我骂郭沫若之类)”。
1927年10月,鲁迅偕许广平到上海。下船,往码头不远的爱多亚路,也即现在的延安东路长耕里共和旅馆落脚。当晚,林语堂与孙伏园、孙福熙兄弟来访。相谈间,林语堂与孙氏兄弟都希望大先生在上海长期住下。
周氏三兄弟,鲁迅为长兄,人称“大先生”。鲁迅说:“再看看”。
史料显示,鲁迅抵达上海后的第一张相片,拍摄于1927年10月4日,这张相片中,除了鲁迅和许广平外,还有周建人、林语堂等人。
10月5日,鲁迅、许广平到横浜路景云里,去看周建人。鲁迅得知,建人住景云里一弄10号;西邻10号半,现今为11号,住着叶圣陶;而叶家西邻11号,是沈雁冰家;附近弄堂,还有更多好友相邻而居,多为商务印书馆的老同事。
鲁迅问周建人,这景云里尚有空屋可租?周建人答,空屋当有。遂约定由周建人帮忙寻觅闲房,次日下午再来看房。
6日上午,郁达夫和女友王映霞来长耕里共和旅馆拜访鲁迅;郁达夫看鲁迅与许广平,形影不离,内心欣喜。说起离开大学教书的职业,到上海来。鲁迅说:“在如此不合理的政府底下是不能教育青年的,我走。”
饭后,鲁迅已有约在先,要与许广平同去看房,不留郁达夫、王映霞。鲁迅与许广平冒雨至景云里,和周建人同去看房,相中第二弄笃底一家,即23号的三层楼房。
10月8日,鲁迅入住,除随身行李外,添置一张铁床,一张书桌,几把椅子和书架。家里吃饭,先在周建人家搭伙。那时候,鲁迅还是没有决定自己在上海究竟要住多久。
鲁迅定居景云里,收拾定当,便由周建人陪同,去茅盾府上拜访。其时,茅盾遭当局通缉。周建人夫人王蕴如在《回忆鲁迅在上海的片段》一文记有,“为了茅盾的安全,这件事他们谁也没有告诉,只有我们家里人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