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订货会上“一抹抹醒目的红”

    2021年3月31日,素有“中国出版风向标”之称的2021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

    4月1日,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副秘书长郭义强、出版局长冯士新、印刷发行局长刘晓凯、传媒监管局长李宏葵,中国版协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出版局长徐炯,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强,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等先后调研上海出版展台及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书展陈,重点了解主题出版物的出版情况。张建春强调,出版单位要自觉承担政治责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有效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本次订货会,上海人民出版社携学林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格致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理财周刊》社6家成员单位共同亮相。订货会期间,全场订货近三百万码洋,共举办《火种》出版座谈会等四场场外活动。

    * 下文内容转自4月1日《文汇报》,原题《一抹抹醒目的红,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新动能》,有删改,记者:许旸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出版三个月发行十万余册,好评如潮;“红色起点”系列丛书第一辑反响热烈,第二辑六册即将推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深入挖掘“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资源,打磨精品、贡献热品,一批主题读物陆续面世,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新动能。

    一抹抹醒目的红,集结亮相2021北京图书订货会,很是引人关注。在上海出版展团特设的“党史学习教育推荐图书”专区,《火种》《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上海渔阳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暗夜里的星星之火》等多部党史主题精品图书,吸引了人们驻足翻阅。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上海人民出版社还将有《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研究丛书”、《诞生——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00年》、《地图中的百年上海》、“红色起点”(第二季)、“英烈画传”等一大批主题出版物面世。从汇聚专家资源,到内容精益求精,再到创新传播形式,主题出版形成了立体多元的红色故事矩阵,助力人们读懂百年大党历尽艰辛、缔造东方奇迹的“密码”。

    重返鲜活历史现场,
    让年轻读者“拿起来就放不下”


    红色读物如何让年轻读者“拿起来就放不下”?“只说理论,年轻人往往不容易接受。要把真正的历史讲出来,讲得真实生动、有血有肉、跌宕起伏、艰难曲折,才能让读者听得进去,留下深刻印象。”军史专家刘统如是说。

    以《火种》为例,全书在追求史料翔实、考证文献版本的同时,将党史写作通俗化、大众化,虽有大量史料,读来却饶有趣味、毫不枯燥,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历史,以鲜活事例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奋斗过程和许多当下年轻人的奋斗过程有相似之处,都从一无所有做起,靠着方向的正确和毅力取得胜利。”因此,刘统把这本书写成一个“寻路”的过程,正因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也经历了幼年、青年和壮年。业内评价,读《火种》代入感很强,读者置身于时代场景中,心潮澎湃的同时也理解了红色火种何以能够成功燎原。

    也有许多红色主题图书在编排策划上花心思,梳理出可供读者“按图索骥”的立体历史图景。比如,《文献中的百年党史》选取100件(组)尘封的珍稀文献、100个(组)重大的党史事件、100份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呈现了一部大众化、普及化的简明百年党史。《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则串起沪上1000处革命纪念地,勾勒出便于受众“打卡”的红色文化基因图谱指南。

    漫画、文创、音视频、情景党课齐上阵,
    创新红色故事“出圈”模式


    面对丰富的党史资源,如何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模式,助力红色故事“出圈”?“当下出版不能仅停留于把书印出来,更要创新融合手段,扩大传播效果,让档案馆的资料‘活’起来、‘动’起来,让更多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感悟党史,继承革命先辈奋斗精神,并将之化成精神动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编辑王为松告诉记者,眼下图书出版加速与新媒体结合,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漫画、文创、音视频、情景党课等多载体齐上阵,既扩大了党史宣传普及面,也拨动了年轻读者的心弦。比如,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编著的融媒体书《百年大党正青春》将以青年人的视角、青春化的语言解码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秘籍。

    传统出版插上新媒体翅膀,内容与技术紧密融合逐渐成为红色出版热潮的新常态。《火种》不仅与喜马拉雅、阿基米德等音频平台合作,同步上线有声书音频,还有相关视频在B站、腾讯视频等上线;《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的“百年党史”主题周历、笔记本、铅笔等,设计新颖,令不少网友爱不释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