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美国当红小说家科尔森·怀特黑德入围了《时代》周刊刚刚评出的2017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一百人,作为名单上仅有的两位作家代表,与大政治家、大企业家、罗马教皇、范冰冰和内马尔并列。
《时代》将一百人分为五类:先锋、艺术家、领袖、巨人和偶像。四十七岁的怀特黑德名列艺术家,七十七岁的阿特伍德则与三十五岁的范冰冰和二十五岁的内马尔一起同属偶像。
令人意外的是,愚人节当天将瑞典学院十二位终身院士召至酒店为他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歌手鲍勃·迪伦不在榜上。
《使女的故事》今日开播: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用力打了伊丽莎白·莫斯的头
五十三岁的美国作家安·帕切特应《时代》邀请,为阿特伍德撰写了入选理由。文曰:
作家是他们所创造的世界的上帝。这是个大任务。我们创造人、城市和森林。如果胸怀壮志,我们创造的便不仅仅是政府的律法,而是自然的法则。
没有哪个作家像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那样,是那么多迥然不同的世界的上帝,而且在我看来,没有谁的工作完成得更为出色。她的世界艰辛而严酷,却又充满了想象力的灿烂辉光,无论她写的是过去、现在,还是一个我们从未加以深思的未来。
因为《使女的故事》,阿特伍德在2017年显得格外适时,她早在1985年便出版了此书,述及政府对妇女身体的占有与压迫,足以证明她领先我们有多远。这本小说(现在成了葫芦剧)描写了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今天它作为一个警告站住了脚。
我们怎样知道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权利而战斗呢?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向我们展示出,如果我们不战斗,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根据《使女的故事》改编的十集电视剧,将于今天在美国葫芦公司的葫芦网首播。
伊丽莎白·莫斯在剧中扮演女主人公弗雷德氏。约瑟夫·法因斯扮演首长。
阿特伍德本人也在剧中跑了个小龙套,扮演对使女进行再教育的大娘(Aunt,导师),根据安排打弗雷德氏的头,却打不好,于是伊丽莎白·莫斯鼓励她:“不行,打我要真打!”莫女士后来大笑着回忆:“她不想打,但后来她来真格的了。”
阿特伍德大娘太用力了,一下子打飞了弗雷德氏头上的软帽。
在《使女的故事》中,极端基督教组织“雅各之子”夺取了政权,以稳定秩序为名,中止美国宪法,改立基列共和国,推动政教合一,实施军事独裁,建立秘密警察机构“上帝的眼目”;又奉《旧约》时代为社会楷模,严格等级制度,全面限制人权。妇女的权利一律不获承认。女人无权选举,无权工作,无权开立银行账户,什么都无权拥有。她们从身体到意志,都是其丈夫、父亲或男主人的财产。统治阶级禁止女性阅读,并将成年妇女以服从程度和男性需求分级,以功能和用途分类。
阿特伍德告诉4月13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美国妇女还是有希望的,希望在于逃奔加拿大的秘密交通线——地下铁道。
“美国是个极为多样化和犟脾气的国家。我不认为他们最后会屈服于极权主义的独裁政权。但这只是我的希望。同时,好好对待贵格会的吧。他们将给妇女打通地下铁道。他们也许已经在做准备了。”阿特伍德女士说。
《地下铁道》走向世界:科尔森·怀特黑德下一部新作要写制度化的种族主义
 六十三岁的美国脱口秀女王、奥花·云费电视网(OWN)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奥普拉·温弗里为怀特黑德撰写了入选理由。文曰:
从科尔森·怀特黑德非凡的小说《地下铁道》第一页开始,我就知道自己在读让我耳目一新的东西了。从十四岁起,我一直在学习非裔美国人的历史,对奴隶制和自由列车应该知道的事,我本以为自己差不多已无所不知。但这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如此有力的地方:它深化你的观念,打开你的心智,让你与它的人物感同身受,和他们一起踏上旅程。
在我第一次读到此书之后的这一年里,已经一再确证的是眼见它受到了认可,赢得普利策奖并成为头号畅销书。我相信这是因为科尔森对搞艺术意味着什么有一种洞见。他不只写出了一本关于奴隶制、勇气和跳动的自由之心的历史小说。虽然斗争在继续,虽然挑战还没有被我们放在身后,但他这番洞见的卓越之处在于他提醒着我们:就像他的女主人公科拉那样,我们决不能放弃希望,决不能停止努力。
《地下铁道》是怀特黑德的第六部小说,4月10日获得了普利策奖。新锐导演巴里·詹金斯将为亚马逊改编此书为电视剧。詹导演也入选了今年的时代百人榜。
|